[发明专利]一种用地基承载力代替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的动力触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0126.6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肖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2 | 分类号: | E02D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0012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地 承载力 代替 灌砂法 检测 压实度 动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办公桌椅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地基承载力代替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的动力触探方法。
背景技术
JTG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T0921-2008中关于灌砂法检测压实度方法存在很大漏洞和前后矛盾之处,而且对于检测结果与真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偏离隐患。具体表现如下:目的与适用范围提到直径为150mm灌砂筒检测厚度不超过200mm;而方法与步骤中3.3标定锥体砂质量提到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坑内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并且3.5提到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的厚度,这里面三次提到厚度,但所指的厚度数据不明确(没定量数据),但通常的做法是标定量砂松方密度时就按流出砂的体积与标定罐的容积相当,而现场尤其是路基压实层每层厚度一般都在250mm以上,甚至上350mm都有,这样一来,如果要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的厚度那势必会与前款中规定的灌砂筒检测厚度不超过200mm相矛盾,而且如果真要检测厚度等于测定层的厚度极有可能把灌砂筒里面的砂全部灌完都不够,进而导致检测失败,而且标定砂密度本身与砂本身的重度与堆砂高度、砂的状态(空气湿度)有关,这样会导致检测数据失真。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用地基承载力代替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的动力触探方法,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地基承载力代替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的动力触探方法,能使检测数据更有可比性,可靠性,使结果更接近真值;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速度更快捷,数据更准确,符合现场检测的需要和满足工地实际的进度要求,避免因长时间待检影响施工工序的连续性,避免检测造假、大大节约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地基承载力代替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的动力触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模具:在通过模具制造工艺制造一个的内径为200mm,高为350mm的钢模;
2)计算数据:在室内通过击实实验得出土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3)静压成型:按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规定的压实度用压力机静压成型,然后根据土的类别选择轻型还是重型触探;4)室内检测:然后按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法对试件进行检测得出室内的数据;
5)室外检测:在现场做动力触探法取代灌砂法进行检测,以不低于室内检测数据为合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作模具的具体流程包括材料预备:材料的预备是为了给钢筒后道工序流程准备成型用的钢板毛坯,其流程一般为:钢筒开卷、校平、剪切、磨边、堆码;筒身成型:筒身成型是钢模筒身从平板加工成为装配前的筒圈的过程,其流程一般为:筒身卷圆、点焊定位、缝焊、翻边、波纹成型、环筋胀形,各企业的筒身成型流程因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成而有较大的区别,如采用全自动缝焊机生产时,就没有卷圆和点焊;钢模筒底盖成型:筒底盖成形是为钢筒装配准备筒底和筒盖的不定期程,其流程一般为:底盖冲压成型、筒口冲孔翻边、筒口压合、预卷喷胶;钢模装配涂装:装配涂装是将筒身与筒底盖进行装配,并进行涂配的过程,一般流程为:筒身与筒盖前清洗、筒底盖卷封装配、渗漏试验、表面喷漆、油漆烘干、图案印刷。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击实试验具体为称取击实筒质量并作记录;将击实仪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安装好击实筒及护筒;内壁涂少许润滑油,分层击实,每层高度应近似,两层交界处层面刨毛,所用试样的总量应使最后的击实面超出击实筒顶不大于6mm,击实时要保持导筒垂直平稳,以均匀速度作用到整个试样上,击锤应沿击实筒周围锤击一遍后,中间再加一击;击实完成后拆去护筒,用切土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当试样底面超出筒外时,也应修平,擦净筒的外壁,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5g;用推土器将试样从筒中推出,从其中心取2个代表性试样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试样不宜重复使用,对易被击碎的脆性颗粒及高塑性黏土的试样不得重复使用;按以上步骤进行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进而计算出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法具体为通过下放钢丝将密闭锤击室下放到设定深度的触探孔,待密闭箱放稳后,输气管道向撑壁气囊充气,撑壁气囊抵住孔壁对密闭锤击室起到支撑稳定作用;通过人工或器具提升提锤钢丝实现能量锤提升,重复锤击,即可使探头逐步向下行进,进而完成一次触探作业,触探深度通过支撑杆上的刻度读取;触探作业完成后,释放撑壁气囊内气体,提拉下放钢丝将触探仪提出地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当试坑材料组成与击实试验的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以试坑材料作标准击实,求取实的最大干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0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