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0107.3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孙素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P11/06;A61K35/586;A61K3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哮喘病 新型 中药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新型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哮喘病患者使用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发病过程。发作时病人主要表现是呼气时很困难,并有咳嗽、咯痰等症状,肺部有哮鸣音。如果忽视治疗,会伴随终身,不管发
作与否,经常有胸闷气急,平时即有喘息及哮喘样呼吸,病人多不能参加一般工作,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造成病人精神和肉体上的很大痛苦,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延误病情,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哮喘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宣肺平喘、开胸利膈、定喘止咳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哮喘病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哮喘病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哮喘病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新型中药组合物,以解决哮喘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哮喘病。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杏仁30~120g、百部30~100g、紫苑25~160g、甘草30~130g、浙贝母30~120g、川贝母30~120g、桑白皮90~160g、前胡50~120g、神曲100~160g、白术50~180g、茯苓皮30~60g、羚羊粉3~6g、石莒蒲50~120g、款冬花25~160g、枳实(炒)50~120g、陈皮30~150g、白芍100~250g、山药150~350g、羌活30~120g、胡黄连30~120g、葛根80~160g、柴胡30~120g、沙参100~160g、枸杞子100~200g、当归80~160g、鱼腥草150~260g、石斛60~160g、龟板150~450g。
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杏仁40~105g、百部40~90g、紫苑30~140g、甘草35~115g、浙贝母35~105g、川贝母35~105g、桑白皮100~140g、前胡60~105g、神曲115~140g、白术60~160g、茯苓皮40~50g、羚羊粉4~5.5g、石莒蒲60~105g、款冬花30~140g、枳实(炒)60~105g、陈皮35~130g、白芍115~220g、山药170~300g、羌活35~105g、胡黄连40~105g、葛根90~140g、柴胡35~105g、沙参115~140g、枸杞子115~170g、当归90~140g、鱼腥草170~230g、石斛70~140g、龟板170~400g。
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杏仁90g、百部80g、紫苑120g、甘草100g、浙贝母95g、川贝母95g、桑白皮120g、前胡95g、神曲120g、白术140g、茯苓皮45g、羚羊粉5g、石莒蒲95g、款冬花120g、枳实(炒)95g、陈皮115g、白芍200g、山药260g、羌活95g、胡黄连95g、葛根120g、柴胡95g、沙参120g、枸杞子150g、当归120g、鱼腥草200g、石斛120g、龟板350g。
一种治疗哮喘病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胶囊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放入药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胶囊剂(其胶囊锁合后的总长度为23.3mm,药粉容量0.4~0.5g/粒),分装密封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0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