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方奶/乳粉中低聚果糖总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9902.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芬;李湘江;邢家溧;毕晓丽;沈坚;应璐;周子焱;张爱芝;张少华;章银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04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方 乳粉 中低聚 果糖 总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聚果糖总量的检测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配方奶/乳粉中低聚果糖总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促进钙吸收,调节免疫,抗龋齿等功能,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被普遍添加于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中。如作为营养强化剂,GB14880-2012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使用的最大限量不超过64.5g/kg。
目前的文献研究表明低聚果糖的检测手段主要为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其大都采用了以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为低聚果糖的主要成分,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的方式。考虑到低聚果糖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以蔗糖为原料,利用果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转化而成的,主要成分含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一种是以菊苣或菊芋为原料,经酶解或酸解而生成的聚合度为2-9的果聚糖。仅以三种低聚果糖的量来代表低聚果糖总量,这对于添加了以菊苣或菊粉为来源的低聚果糖的产品的检测显然是不合适的。
2017年3月1号实施的国标GB5009.255-2016标准是专门针对食品中果聚糖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低聚果糖的总量,但该方法需要用离子色谱仪配以三元及以上梯度泵和脉冲安培检测器的进行检测,由于使用的设备价格昂贵达百万人民币以上,且三元及以上梯度泵和脉冲安培检测器专用性强,适用范围小,因此限制了该标准方法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现有的通用设备,适于推广应用的配方奶/乳粉中低聚果糖总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配方奶/乳粉中低聚果糖总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果糖标准溶液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检测,得到标准谱图;
2)将步骤1获得的标准谱图制作成果糖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关系曲线图;
3)对待检测的配方奶/乳粉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待测样液;
4)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对步骤3)得到的待测样液进行检测,测得色谱峰面积,其中色谱条件为:
a)色谱柱:安捷伦ZORBAX Carbohydrate糖分析柱,5.0μm,4.6×150mm;
b)进样量:20~50μL;
c)柱温:30~50℃;
d)流动相流速:0.8~1.0mL/min;
5)根据步骤2)的关系曲线图,得到配方奶/乳粉样品的水解果糖含量;
6)根据以下换算公式得到配方奶/乳粉中低聚果糖的总量:
式中:
X—配方奶/乳粉中低聚果糖的总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K1—对果聚糖水解过程中增加的水分子进行校正;
K2—对于Fn型果聚糖末端果糖基被还原和GFn型果聚糖末端葡萄糖不被检测进行校正;
C—待测样液中果糖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0—未加样品的空白测定液中果糖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待测样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待测样液酶解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待测样液质量,单位为克(g);
0.2—用于酶解的样品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0—单位转换系数;
n—平均聚合度,对于低聚果糖,按照n=4计算。
步骤1)和步骤2)的具体内容为:
称取低聚果糖标准品并用蒸馏水逐级稀释,分别稀释成至少5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检测并得到标准谱图,测定相应的色谱峰面积值,其中色谱条件为:
a)色谱柱:安捷伦ZORBAX Carbohydrate糖分析柱,5.0μm,4.6×150mm;
b)进样量:20~50μL;
c)柱温:30~50℃;
d)流动相流速:0.8~1.0mL/min;
以标准工作液中果糖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果糖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关系曲线图,果糖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的对应函数关系。
步骤3)的具体内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未经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9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锁读身份证低功耗电路
- 下一篇:一种双卡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