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8748.5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2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常凤真;芮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宝丽集团南京锂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玉梅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包覆 离子 掺杂 磷酸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电极材料的化学式为LiMxNyMn1-x-yPO4,其中M为M3+/M2+氧化还原电位低于Mn3+/Mn2+的金属;N为N3+/N2+氧化还原电位高于Mn3+/Mn2+的金属;其中0.05≤x≤0.25,0.01≤y≤0.10;电极材料表面部分或全部为碳包覆层;
该电极材料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将锂源、锰源、磷源、M源、N源、碳源和分散剂混合均匀,得到电极材料浆料;
(2)将得到的浆料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电极材料粉末;
(3)将得到的电极材料粉末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烧结,得到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粉末;
步骤(3)中所述的烧结处理,是指将电极材料粉末以1-1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500℃,恒温5-8小时,然后以1-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恒温8-20小时;
碳包覆层为无定型碳或石墨化碳,碳包覆层为电极材料总重量的8-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M为Fe、Ti、Cr或V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N为Ni或Co的一种或两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源选自碳酸锂、氢氧化锂、乙酸锂、硝酸锂、草酸锂或碳酸氢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锰源选自碳酸锰、硫酸锰、乙酸锰、氯化锰、草酸锰、硝酸锰或柠檬酸锰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磷源选自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和磷酸二氢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M源选自铁金属化合物,钛金属化合物,铬金属化合物或钒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铁金属化合物选自硫酸铁、磷酸铁、草酸亚铁、醋酸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钛金属化合物选自硫酸氧钛、钛酸四丁酯、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铬金属化合物选自铬酸铵、铬酸钠、铬酸钾、硝酸铬中的一种或几种;钒金属化合物选自偏钒酸铵、偏钒酸钠、偏钒酸钾、正钒酸钠、焦钒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N源选自钴金属化合物或镍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钴金属化合物选自硫酸钴、硝酸钴、乙酸钴、氯化钴、氢氧化钴中的一种或几种;镍金属化合物选自硫酸镍、硝酸镍、乙酸镍、氯化镍、氢氧化镍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碳源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硬碳、有机热解碳和碳纳米导电材料中一种或多种;其中有机热解碳为以聚乙烯醇、丁苯橡胶乳、羧甲基纤维素、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葡萄糖、蔗糖、果糖、纤维素、淀粉或糊精为前驱体,经高温碳化所形成的热解炭;碳纳米导电材料为导电碳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碳纤维或纳米碳微球;
所述分散剂选自去离子水、甲醇、无水乙醇、乙二醇、异丙醇、苯甲醇和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控制锂源、锰源、M源、N源、磷源的加入量,使得到的电极材料浆料中锂元素、锰元素、M元素、N元素和磷元素的摩尔比为1:(0.75-0.95):(0.05-0.25):(0.01-0.1):1;分散剂的加入量为电极材料浆料质量的50-80%;控制碳源的加入,使得到的碳包覆层的量为电极材料总重量的2-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干燥处理为压力式喷雾干燥、离心式喷雾干燥、气流式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宝丽集团南京锂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红宝丽集团南京锂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7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