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多种金属的气相防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8693.8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6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02 | 分类号: | C23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相防锈 制备 防锈效果 增强剂 金属 暴晒 可用 防锈 苯骈三氮唑 材料过程 防锈材料 亚硝酸 防锈剂 螺纹杆 十八胺 微胶囊 重量份 变差 二环 负性 乙胺 乙醇 油膜 状体 室外 露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多种金属的气相防锈材料,所述气相防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苯骈三氮唑78.5~95.5份、亚硝酸二环乙胺78.5~95.5份、十八胺500‑800份、乙醇9000‑11000份、增强剂33.5~38.5份、防锈微胶囊23.5~25.5份。本发明制备的气相防锈材料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多种金属的使用要求,特别适合在露天暴晒、环境较为恶劣情况下,本发明制备的气相防锈材料对螺纹杆的防锈效果远超同类产品;本发明在制备气相防锈材料过程中加入增强剂,大幅度提高防锈材料在薄油膜状体下防锈剂的粘负性,不易发生干裂发脆、脱落的现象,从而减少受室外暴晒、酷冷温度的影响而使防锈效果变差的影响,从而提高防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防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可用于多种金属的气相防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件在生产加工及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生锈,这就需要使用防锈油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金属锈蚀的化学品。所谓锈是由于氧和水作用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混合物,铁锈是红色的,铜锈是绿色的,而铝和锌的锈称白锈。机械在运行和贮存中很难不与空气中的氧、湿气或其它腐蚀性介质接触,这些物质在金属表面将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要防止锈蚀就得阻止以上物质与金属接触。
软膜防锈是金属表面防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其他类型的防锈油相比 ,具有不粘灰,清洁美观,使用方便,油膜不用去除,可带膜装配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但由于现有软膜防锈油产品往往偏重于某特定几方面的性能,油膜 较薄、易流淌或干裂发脆,综合性能不好,在使用环境相对复杂或恶 劣的情况下防锈效果差。中国专利CN102031189A公开了一种软膜防锈 油,其组成主要为:煤油、机油和环烷酸锌、二壬基萘磺酸钡等防锈 剂,油膜薄,强度低,滴点低,在光作用下易流失;
中国专利CN201310333257.4公布了一种防锈软膜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防锈软膜中的气相缓蚀剂具有自挥发性,干燥成膜后的防锈膜 能自动挥发出防锈气体,这种防锈气体可有效防止防锈膜损坏部位( 自修复前)或漏涂部位的金属腐蚀,特别适用于内腔、管道、沟槽等 易出现漏涂现象的工件内表面,但是这种膜防锈时间不够长;同时,其机理为当防锈膜在使用过程 中,受到挤压、刮划、碰撞、冲刷等破坏时,微胶囊防锈剂的壁材也会随之破损,此时,微胶囊内的防锈剂可自动流出并成膜,从而赋予 防锈软膜自修复功能,这就造成加入没有破损或者较少破损的情况下,防锈效果会打折扣。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多种金属的气相防锈材料,通过在微胶囊中添加气相缓释材料,制成的气相防锈材料可以缓慢释放储存的气相缓释材料,同时在溶液中加入增强剂,大幅度提高防锈材料在薄油膜状体下防锈剂的粘负性,不易发生干裂发脆、脱落的现象,从而减少受室外暴晒、酷冷温度的影响而使防锈效果变差的影响,从而提高防锈效果。
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防锈材料中的的微胶囊中含有适量的二氧化钛,在室外环境下二氧化钛受到紫外线、温度的影响发生光反应,微胶囊破裂,防锈成分释放,进一步提高防锈材料的防锈能力,因此可以进一步大延长的提升室外存放材料的防锈期。
本发明制备的防锈材料中的的微胶囊在不接触光照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因此在温和的室内条件下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储存。
本发明制备的长效防锈的气相防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苯骈三氮唑78.5~95.5份、亚硝酸二环乙胺78.5~95.5份、十八胺500-800份、乙醇9000-11000份、增强剂33.5~38.5份、防锈微胶囊23.5~25.5份;
所述增强剂为纳米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的混合溶液;
所述纳米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优选自深圳市图灵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所述纳米氧化石墨烯分散液pH值为5~7,浓度为5~8mg/ml,比表面积1217m2/g,片层直径为2~4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