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制剂和生防微生物联合防控连作番茄青枯病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568541.8 | 申请日: | 2017-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5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沈标;苏律;杨兴明;邱鹏飞;沈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F11/08;C05F17/20;C05F17/50;C05G3/6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晓峰 |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制剂 微生物 联合 连作 番茄 青枯病 | ||
本发明公开了化学制剂和生防微生物联合防控连作番茄青枯病,本发明分离到了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一株拮抗菌(芽孢杆菌B8),该菌株B8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Baciens),于2017年4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4042。利用该拮抗菌生产液体菌剂及微生物有机肥料,液体菌剂中拮抗菌数量大于109/ml,微生物肥料中拮抗菌数量大于5.0×107个/g。连作番茄土壤中联合使用拮抗菌液体菌剂、含有拮抗菌的微生物有机肥和0.3%(W/V)亚磷酸钾溶液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率高达7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化学药剂、拮抗菌菌剂及微生物有机肥联合防控番茄青枯病,属于植物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发病率通常在20%-30%,连作时尤为严重,有时发病率高达70-80%,甚至绝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化学农药防治番茄青枯病,迫切需要开发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新技术。我们发现亚磷酸钾(KH2PO3),既可作为磷钾肥,一定浓度下又具有抑制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生长的能力,亚磷酸钾和拮抗菌株F8对青枯病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亚磷酸钾和拮抗菌株F8液体菌剂及微生物有机肥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也符合绿色农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利用化学抑菌剂亚磷酸钾、拮抗菌液体菌剂及微生物有机肥料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综合技术,其综合防治效率达到60-80%,为集约化番茄种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株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拮抗菌B8,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于2017年4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4042。主要生物学特性为:B8在LB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呈灰色,圆形,开始时菌落表明光滑,后期菌落表面有皱褶。B8的细胞为杆状,生长后期细胞内形成球形的芽孢。拮抗菌B8菌株具有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产酸的能力,能水解淀粉和液化明胶。
上述的拮抗菌B8在制备用于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防制剂中的应用。
采用上述的拮抗菌B8生产的用于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防制剂。
上述的拮抗菌B8在防控番茄青枯病中的应用。
上述的拮抗菌B8在联合化学制剂亚磷酸钾防控番茄青枯病中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上述的拮抗菌B8分别制备B8液体菌剂和B8微生物有机肥;(2)将步骤(1)制备的B8液体菌剂和浓度为10%~30%(W/V,10~30g/100ml)的淀粉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混合液;(3)将番茄苗用步骤(2)制备的混合液蘸根,使拮抗菌B8细胞粘附在番茄苗根部;(4)根部粘附有拮抗菌B8细胞的番茄苗移栽时,将步骤(1)制备的B8微生物有机肥施用在番茄苗根部,最后在每株番茄苗的根部灌浇浓度为0.2%~0.4%(W/V,0.2~0.4g/100ml)的亚磷酸钾溶液。
一种高效防控连作番茄青枯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上述的拮抗菌B8分别制备B8液体菌剂和B8微生物有机肥;
(2)将步骤(1)制备的B8液体菌剂和浓度为10%~30%(W/V,10~30g/100ml)的淀粉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混合液;
(3)将番茄苗用步骤(2)制备的混合液蘸根,使拮抗菌B8细胞粘附在番茄苗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