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8372.8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9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臣;张焕祯;朱远峰;王智丽;陈德胜;周齐华;于晓娟;彭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1D50/0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窑式热 解吸 焚烧 一体化 有机 污染 土壤 修复 系统 | ||
1.一种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土壤预处理系统、进料系统、热解吸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所述的热解吸系统的一端设有固体进料口和气体出料口,另一端设有固体出料口和燃烧机连接口;污染土壤预处理系统通过进料系统与回转窑式热解吸系统的固体进料口相连;回转窑式热解吸热解吸系统的气体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尾气处理系统的进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染土壤预处理系统包括破碎装置(1)和筛分装置(2),使得污染土壤经风干、破碎、筛分,预处理后成湿度小于20%、粒径小于20mm的颗粒;所述的进料系统包括可移动式皮带输送机(3)、进料斗(4)和叶轮给料机(5),可移动式皮带输送机(3)的一端与污染土壤预处理系统的出料口相连,另一端与进料斗(4)的进口相连,并经进料斗(4)的出口与叶轮给料机(5)的进料口相连;所述叶轮给料机(5)的出口与回转窑式热解吸系统的固体进料口相连;进入回转窑式热解吸系统的被污染土壤在配置燃气燃烧机(9)的回转窑内实现热解吸,气化物经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及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引风机导引至排风装置;经冷却后的已处理修复土壤颗粒,在检测合格后自回转窑排出;由此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热解吸的全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系统为改进的回转窑式炉体以及匹配于炉体的燃气燃烧机(24),所述的窑体包括筒体(18)和设置在筒体下方的两组滚轮(20)及两个基础座(22),所述筒体(18)以水平倾斜3°放置,筒体(18)两端分别设置有窑尾密封件、窑头密封件;所述的筒体(18)上中间部位套设有一个大齿圈(21)和三个轮带(19),所述筒体中部的大齿圈(21)以一基础座(22)为基座,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大齿圈旋转的驱动机构(27);所述的三个轮带(19)中的两个固定套设在窑尾和大齿圈中(21)之间,一个固定套设在大齿圈(21)和窑头之间,其中的两个轮带(19)下方各设置一组与筒体径向垂直一组托轮(20),另一个轮带的下部设有一基础座(22);所述的两组托轮构成了整个热解吸系统移动时的承重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系统的有机污染土壤在筒体内的停留时间通过叶轮给料机5的转速、受驱动装置27控制的回转窑的转速和整个窑体倾斜角度的变化而得到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解吸系统以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为加热能源,采用直接加热的方式,燃气通过软管连接到燃气燃烧机(9),燃气燃烧机(9)前端的喷气烧嘴(26)从窑头伸入到炉体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器(10)两端分别与热解吸系统的气体出料口和布袋除尘器(11)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12)两端分别与布袋除尘器(11)和引风机(13)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13)两端分别与活性炭吸附装置(12)和排气装置(14)相连,所述的引风机(13)之前设有一个翻板式阀门,同排气装置一起控制排气风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式热解吸焚烧一体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转速为0~1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3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