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轮毂马达辅助差动助力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8103.1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凤;李立鑫;曾小华;李文远;李广含;崔皓勇;孙可华;王新明;董兵兵;王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10 | 分类号: | B62D5/10;B60K17/2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轮毂 马达 辅助 差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 ||
1.液压轮毂马达辅助差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轮毂马达辅助差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液压控制单元(III)、取力装置(1)、动力输入装置(2)、一号液压轮毂马达(3)、一号车轮(4)、二号液压轮毂马达(5)、二号车轮(6)、转向机械传动机构(7)及储油箱(8);
取力装置(1)与动力输入装置(2)采用万向节或花键副相连接,动力输入装置(2)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动力输入端口M1同轴连接,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D、外接端口A1、外接端口B1、外接端口A2、外接端口B2依次与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的外接端口SD、外接端口SA1、外接端口SB1、外接端口SA2、外接端口SB2管路连接,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T1、外接端口T2、外接端口T3、外接端口T4与储油箱(8)管路连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的外接端口MA1、外接端口MB1、外接端口MD1依次与一号液压轮毂马达(3)的主端口a1、主端口b1及泄流端口d1管路连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的外接端口MA2、外接端口MB2、外接端口MD2依次与二号液压轮毂马达(5)的主端口a2、主端口b2及泄流端口d2管路连接,一号液压轮毂马达(3)与一号车轮(4)同轴连接,二号液压轮毂马达(5)与二号车轮(6)同轴连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通过转向机械传动机构(7)与一号车轮(4)、二号车轮(6)机械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轮毂马达辅助差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包括液压泵(9)、补油泵(10)、一号单向阀(11)、一号溢流阀(12)、二号单向阀(13)、二号溢流阀(14)、三号溢流阀(15)、一号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6)、三位三通液动换向阀(17)、四号溢流阀(18)、一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19)、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0)、二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1)、三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二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3)、三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4)与五号溢流阀(25);
液压泵(9)的输入轴通过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动力输入端口M1与动力输入装置(2)同轴连接,液压泵(9)的端口a与一号单向阀(11)的出油口、一号溢流阀(12)的进油口、三位三通液动换向阀(17)的控制端口X及其端口A以及一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19)的端口P管路连接,液压泵(9)的端口b与二号单向阀(13)的出油口、二号溢流阀(14)的进油口、三位三通液动换向阀(17)的控制端口Y及其端口B以及一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19)的端口T管路连接,补油泵(10)与液压泵(9)同轴连接,补油泵(10)的端口a与三号溢流阀(15)的进油口、一号单向阀(11)的进油口、一号溢流阀(12)的出油口、二号单向阀(13)的进油口、二号溢流阀(14)的出油口及一号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6)的端口P管路连接,补油泵(10)的端口b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T1管路连接,三号溢流阀(15)的出油口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T2管路连接,一号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6)的端口A与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0)的端口P、二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1)的端口P及三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端口P管路连接,三位三通液动换向阀(17)的端口T与四号溢流阀(18)的进油口管路连接,四号溢流阀(18)的出油口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T3管路连接,一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19)的控制端口与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0)的端口A管路连接,一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19)的端口A与二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3)的端口P、三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4)的端口P管路连接,一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19)的端口B与二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3)的端口T、三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4)的端口T管路连接,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0)的端口T与二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1)的端口T、三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端口T及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T4管路连接,二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1)的端口A与二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3)的控制端口X、五号溢流阀(25)的进油口及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D管路连接,五号溢流阀(25)的出油口与储油箱(8)管路连接,二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1)的端口B与二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3)的控制端口Y管路连接,三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端口A与三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4)的控制端口X管路连接,三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端口B与三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4)的控制端口Y管路连接,二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3)的端口A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A1管路连接,二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3)的端口B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B1管路连接,三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4)的端口A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A2管路连接,三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24)的端口B与液压辅助驱动模块(I)的外接端口B2管路连接,液压控制单元(III)通过电信号线和液压泵(9)的排量调节控制信号输入端、一号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2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二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及三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轮毂马达辅助差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包括方向盘(26)、方向盘转角传感器(27)、转向控制阀(28)、转向动力缸(29)、四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0)、四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1)、五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五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3)与六号溢流阀(34);
方向盘(26)的转向管柱与转向控制阀(28)的阀芯连接,方向盘转角传感器(27)安装在方向盘(26)的转向管柱上,转向动力缸(29)的活塞杆与方向盘(26)的转向管柱、转向机械传动机构(7)机械连接,转向控制阀(28)为三位四通换向阀,转向控制阀(28)的端口P与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的外接端口SD、外接端口MD1、外接端口MD2及六号溢流阀(34)的进油口管路连接,六号溢流阀(34)的出油口、转向控制阀(28)的端口T与储油箱(8)管路连接,转向控制阀(28)的端口A与四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0)的端口P、五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端口P及转向动力缸(29)的A腔管路连接,转向控制阀(28)的端口B与四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0)的端口T、五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端口T及转向动力缸(29)的B腔管路连接,四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0)的端口A与四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1)的控制端口X管路连接,四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0)的端口B与四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1)的控制端口Y管路连接,四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1)的端口P、端口T、端口A、端口B依次与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的外接端口SA1、外接端口SB1、外接端口MA1、外接端口MB1管路连接,五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端口A与五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3)的控制端口X管路连接,五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端口B与五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3)的控制端口Y管路连接,五号两位四通液动换向阀(33)的端口P、端口T、端口A、端口B依次与差动助力转向模块(II)的外接端口SA2、外接端口SB2、外接端口MA2、外接端口MB2管路连接,液压控制单元(III)通过电信号线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27)的信号输出端、四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四号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1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