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6458.7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5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广;闫永维;李风涛;张子佳;李川;陈冬;甘宝安;陈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钻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8 | 分类号: | E21B34/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液力 波动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包括上接头和中心管,上接头和中心管螺纹连接,中心管外套有液缸;液缸一端通过剪钉与上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管外壁密封滑动连接;中心管和液缸之间形成环形容积腔,该环形容积腔内安装有限压机构;中心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径向泄油孔,且若干个径向泄油孔均位于上接头与限压机构之间。本发明创造所述的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能够适应井下液柱波动而不失效,稳定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采油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油井生产过程中,井下作业是最常规的维护油井的手段。在抽油机井检泵等起管作业时,为了不使油管内的原油、污水等带到地面污染环境,影响施工进度,且造成浪费,通常在下生产管柱时将泄油器提前安装在泵以上,以便在检泵起管过程中使油管内的油水泄到油套环空中。
目前,板泄和滑套泄作为油田常用的泄油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在油井完井后的试泵过程中,由于压力控制不稳,易造成管柱内异常高压,导致板泄或滑套泄打开;另外,一些井下作业(如射孔)也会造成管柱内液柱较大波动,这种液力波动可能会直接导致挡板泄、滑套泄的铜板剪断,造成作业返工,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够适应井下液柱波动而不失效,稳定性较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包括上接头和中心管,上接头和中心管螺纹连接,中心管外套有液缸;液缸一端通过剪钉与上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管外壁密封滑动连接;中心管和液缸之间形成环形容积腔,该环形容积腔内安装有限压机构;中心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径向泄油孔,且若干个径向泄油孔均位于上接头与限压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中部外圆上设有一凸台,该凸台位于中心管和液缸形成环形容积腔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压机构安装在中心管的外围,且部分通过凸台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压机构包括限压阀体,限压阀体的一个端面与凸台的端面接触;限压阀体一端螺纹连接有阀座,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弹簧压帽;所述阀座紧邻径向泄油孔,弹簧压帽紧邻凸台;所述阀座和弹簧压帽之间设有阀芯,阀芯的外围安装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靠近阀芯一侧设有内锥面,该内锥面与阀芯的外锥面配合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内设有细孔;该细孔一端延伸至阀座靠近径向泄油孔一端的端面,且与环形容积腔连通,细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内锥面处。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的外侧与限压阀体内侧之间通过第一O型圈密封;限压阀体外侧与液缸内侧之间通过第四O型圈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与液缸通过第二O型圈密封;中心管的外侧与液缸之间通过第三O型圈密封;所述径向泄油孔的数量为3-6个。
本发明创造的第二个目的提出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的方法,以利用上述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采油及泄油,提高采油的稳定性。
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下井使用前,通过调节弹簧压帽对弹簧的压紧程度,设定限压机构的阈值P;
S2:将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安装在抽油泵上部并下入井内,采油生产;
S3:在正常采油生产过程中,若管柱内压力波动峰值小于P时,管柱内压力不会作用到液缸,防液力波动泄油装置不会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钻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钻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