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敏数据集的数据融合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6233.1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8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诚;易岚;陈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诚;易岚;陈宇新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17/30;G06Q10/06;G06Q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董李欣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融合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脱敏数据集的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对第一脱敏数据集和第二脱敏数据集分别进行预融合得到对应的第一预融合结果和第二预融合结果;
步骤S2:根据所述第二预融合结果对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进行融合预测并计算出第一联合概率相关值,根据所述第一预融合结果对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进行融合预测并计算出第二联合概率相关值;
步骤S3:结合所述第一预融合结果和所述第二预融合结果,对所述第一联合概率相关值和所述第二联合概率相关值进行交叉融合得到第一交叉融合结果和第二交叉融合结果;
步骤S4:根据所述第二预融合结果和所述第一交叉融合结果进行自融合得到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的融合数据记录,根据所述第一预融合结果和所述第二交叉融合结果进行自融合得到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的融合数据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的特有变量是a,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的特有变量是b,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的特征值:
其中,Da为第一脱敏数据集,Na为第一脱敏数据集Da中数据记录的数量,1≤i≤Na,ai为第一脱敏数据集Da中的第i个特有变量,0≤ta≤1;
构建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模型Pa(X),包括:
在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中,以X为自变量、a为因变量,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0≤Pa(X)≤1,并得到对于给定的共有变量集X的值x,P(a=1|x)=Pa(x);所述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
计算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的特征值:
其中,Db为第二脱敏数据集,Nb为第二脱敏数据集Db中数据记录的数量,1≤j≤Nb,bj为第二脱敏数据集Db中的第j个特有变量,0≤tb≤1;
构建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模型Pb(X),包括:
在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中,以X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0≤Pb(X)≤1,并得到对于给定的共有变量集X的值x,P(b=1|x)=Pb(x);所述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
将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的特征值ta、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模型Pa(X)、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中数据记录的数量Na作为第一预融合结果;
将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的特征值tb、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模型Pb(X)、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中数据记录的数量Nb作为第二预融合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预融合结果中含有的第二脱敏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模型Pb(X),对所述第一脱敏数据集进行融合预测并计算出第一联合概率相关值:
根据所述第一预融合结果中含有的第一脱敏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模型Pa(X),对所述第二脱敏数据集进行融合预测并计算出第二联合概率相关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诚;易岚;陈宇新,未经张诚;易岚;陈宇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2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线缆放线台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纬纱架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