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5653.8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邱翔飞;陈坤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张行知,杨冬梅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质量不断提升。就单一显示装置而言,如何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幕利用率,一直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举例而言,具有窄边框设计的手机机种现已为市场上的主流。
然而,为了因应上述的窄边框需求,手机屏幕上所设的遮光组件的宽度(即,可视化区域至屏幕边框的距离)极小,因此在大视角的观察角度时,观察者可能将会在可视化区域中看到亮线,此即可视化区域的漏光现象,而对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质量。
本揭露的一实施态样包括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单元、一第一偏光片以及一第二偏光片。显示单元具有一侧面。第一偏光片位于显示单元的上方,其中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弯折部。第二偏光片位于显示单元的下方,其中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第一弯折部与至少部分第二弯折部在显示单元的侧面上彼此迭合,且第一偏光片的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彼此垂直。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偏光片自显示单元的上方沿一第一转向向外弯折后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显示单元的侧面实质上平行。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偏光片自显示单元的下方沿一第二转向向外弯折后形成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显示单元的侧面实质上平行。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弯折部覆盖显示单元的侧面,且第一弯折部位于显示单元的侧面与第二弯折部之间。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弯折部的一端部的水平位置与第二偏光片的一水平部的上表面的水平位置齐平,且第二弯折部的一端部的水平位置位于该第一偏光片的上表面的水平位置与透光基板之间。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单元包含一主动数组基板以及一彩色滤光层。主动数组基板位于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之间。彩色滤光层位于主动数组基板与第一偏光片之间,且主动数组基板的侧面与彩色滤光层的侧面共同形成显示单元的侧面。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一黑色矩阵。黑色矩阵位于主动数组基板与彩色滤光层之间,其中黑色矩阵定义显示装置的一可操作化区域,且黑色矩阵的内侧边缘邻接可操作化区域的边缘。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一透光基板以及一遮光组件。透光基板位于第一偏光片的上方。遮光组件位于第一偏光片与透光基板之间,其中遮光组件定义显示装置的一可视化区域,且遮光组件的内侧边缘邻接可视化区域的边缘。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化区域与透光基板的一边缘之间的宽度小于2毫米。
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一胶体,位于透光基板与第一偏光片之间。
基于上述,本揭露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藉由第一偏光片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偏光片的第二弯折部相互迭合的配置,将能有效阻挡光线进入显示单元的侧面,而消除了可视化区域的漏光现象,进而使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阅读以下详细叙述并搭配对应之图式,可了解本揭露之多个态样。应注意,根据业界中的标准做法,多个特征并非按比例绘制。事实上,多个特征之尺寸可任意增加或减少以利于讨论的清晰性。
图1是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至图4是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偏光片或第二偏光片的制作流程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偏光片或第二偏光片的顶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装置
110:透光基板
120:遮光组件
130:胶体
140:第一偏光片
141:第一弯折部
141e、161e:端部
143u、163u:上表面
150:显示单元
151:主动数组基板
153:彩色滤光层
150S:侧面
160:第二偏光片
161:第二弯折部
163:水平部
170:背光模块
180:黑色矩阵
AA:可操作化区域
BP:弯折部
CR:留白区
D:宽度
D1:第一转向
D2:第二转向
L:光线
PL:偏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5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