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定砂浆表观密度的辅助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64950.0 | 申请日: | 2017-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昌;李之吉;杨医博;张文博;冯乃聪;郭文瑛;甘梓宏;宋紫微;杨阳;陈百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9/02 | 分类号: | G01N9/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定 砂浆 表观 密度 辅助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性质测试实验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测定砂浆表观密度的辅助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砂浆表观密度实验作为砂浆基本性能测定实验之一,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有应用于测定砂浆表观密度的1L容器,根据《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2009),在容器中加入砂浆并振捣密实之后,需要刮平表面多余的砂浆。但是在刮平的过程中,多余的砂浆会依附并残留在容器的外表面。如果不加清理,会对最终所称量的质量有影响,进而会大大影响表观密度结果的准确性。但是,清理容器外表面的砂浆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损耗,使得表观密度试验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够在测定表观密度时,盛放刮平砂浆的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测定砂浆表观密度的辅助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辅助装置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测定砂浆表观密度的辅助装置,包括紧密地套设在表观密度桶桶口的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设置在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外边缘的环形物料收集装置,所述的物料收集装置底部对称地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表观密度桶外周壁的夹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物料收集装置包括位于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四周的外围环形竖向挡板、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地连接于所述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外边缘和外围环形竖向挡板之间的倾斜圆环板。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通过回弹装置对称地铰接设置在所述的物料收集装置底部的支撑杆,所述的回弹装置包括铰座、两端分别作用在铰座和支撑杆上的扭转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与表观密度桶的内径相匹配,同时,在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与表观密度桶的接触面之间还设置有可伸缩的环形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为门形,通过两个回弹装置铰接在所述倾斜圆环板的底部;
或者,
所述的支撑杆为T形,通过一个回弹装置铰接在所述倾斜圆环板的底部;
或者,
所述的支撑杆为工字形,通过两个回弹装置铰接在所述倾斜圆环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与表观密度桶外周壁的接触部呈弧形且与表观密度桶外周壁的弧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圆环板与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所夹角度为30°~75°。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物料收集装置、夹紧装置的材料均为金属。
一种用于测定砂浆表观密度的方法,基于如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步骤:
1)称量表观密度桶的质量m1;
2)将可以伸缩的橡胶圈套在表观密度桶外桶壁口处;
3)将辅助装置的两个支撑杆拉开,向下移动辅助装置,使其中心环形竖向压紧板的上表面与表观密度桶边缘口上表面平齐;
4)松开支撑杆,使其在弹簧回力的作用下夹紧表观密度桶外壁,防止该辅助装置掉落;
5)将砂浆一次性装满表观密度桶,使稍有富余,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捣实;
6)捣实或振动后将表观密度桶边缘口多余的砂浆刮到辅助装置中,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拉开支撑杆,缓慢提起辅助装置,使其与表观密度桶分离;
7)移去橡胶圈并称量表观密度桶和砂浆的质量m2,砂浆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
ρ=1000(m2-m1)/V
式中:
ρ--砂浆的表观密度(kg/m3),
V--表观密度桶容积(L),
m2--表观密度桶及砂浆质量(kg),
m1--表观密度桶质量(kg)。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
当采用人工插捣法进行捣实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量桶,使稍有富余,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至少25次,插捣过程中如果砂浆沉落到低于桶口,则应随时添加砂浆,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6下;
当采用机械振动法进行捣实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量桶连同该辅助装置在振动台上振至少10s,振动过程中如砂浆沉入到低于桶口,应随时添加砂浆。
本发明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而且消除了刮平多余砂浆时所带来的浪费以及清理表观密度桶桶壁所带来的复杂步骤,保证了最终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49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