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车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4774.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0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尹民鑫;唐庆伟;焦小甫;孙祥清;刘明明;宋汶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0K1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车 横梁 管线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用车领域底盘布置,特别是平头驾驶室车型,发动机散热器和中冷器前面车架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平头驾驶室商用车,发动机一般布置在驾驶室下面机舱内,发动机散热器和中冷器位于发动机前方,其前部车架横梁采用圆管梁或槽型梁结构;底盘管路在该横梁上固定和调整走向后通向驾驶室。
采用圆管梁与管线组合布置时,需要在圆管梁上焊接或装配相应支架固定管路,不同的管路需要合理的装配、功能距离,导致支架及管路围绕圆管进行圆周布置,零部件多,工艺复杂,设计、制造、校核难度大,并且干扰空气流动,降低发动机散热性能。
采用槽型梁与管线组合布置时,管路布置稍优于圆管梁,但槽口形成半封闭空间,对管线的设计、装配、校核仍产生不利影响,较大的半封闭区域影响空气流动,降低发动机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利于管路布置,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能够保证发动机散热性能的卡车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种卡车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横梁设置于中冷器前方,所述横梁包括设于所述中冷器前方且垂直于水平面的腹板,包括设于所述腹板顶端的上翼板,所述上翼板位于所述腹板前方且和所述腹板相垂直,包括设于所述腹板底端上的下翼板,所述下翼板位于所述腹板后方且和所述腹板相垂直;所述腹板两端端部设有槽口,所述腹板两端端部间的位置设有通孔;管线布置结构为分别固定在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上的管路。
所述通孔的两端为半圆形,所述通孔的中部为和两端半圆形相接的直线段;所述通孔两端的半圆形的圆心到腹板端部距离为腹板高度的1/3,通孔两端的半圆形的直径为腹板高度的1/4;所述通孔的直线段垂直于所述上翼板及下翼板。
所述通孔为四个,以腹板中心点向腹板两端各均布两个。
腹板中心点向两端均布的两个通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通孔两端的半圆形的直径。
所述腹板两端端部的槽口为所述通孔的纵向对称轴进行平分后的一半的面积和对应形状。
车架的左纵梁及右纵梁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上,左纵梁及右纵梁和所述横梁连接处为槽型截面;所述上翼板及下翼板一端和车架的左纵梁通过铆钉或螺栓连接,所述上翼板及下翼板的另一端和车架的右纵梁通过铆钉或螺栓连接。
管路在横向通过横梁时,分别在上翼板及下翼板上通过,管路的转折圆角以外的部分与腹板平行;管路由上翼板向下翼板转移走向或者由下翼板向上翼板转移走向时,管路的转折圆角以外的部分的走向为纵向,纵向走向的管路至腹板的距离大于三倍管路直径。
所述管路在腹板前后方向的投影不遮挡通孔,或者管路在腹板前后方向的投影对通孔的遮挡值选择为最小。
所述下翼板和所述中冷器散热面的距离大于30mm,所述中冷器与散热器连接,中冷器位于散热器的后方,中冷器及散热器位于左纵梁、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空间内,中冷器及散热器到左纵梁及右纵梁的距离相等。
所述上翼板、腹板及下翼板上设有安装孔或者工艺孔;所述上翼板及下翼板的宽度为60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横梁结构及位置的改进,在保证车架功能的前提下,为管线提供固定位置及规则的管线走向,同时为中冷器和散热器提供合适的通风面积和空气流动方向,提高散热效率;横梁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管路布置整洁美观,装配工艺性好,中冷器和散热器散热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卡车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卡车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卡车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a、左纵梁,1b、横梁,1c、右纵梁,2、管路,2e、2f、2g、管路固定点示意,3a、中冷器,3b、散热器,4、通孔,5、腹板,6、上翼板,7、上翼板,8、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47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油位检查的透明转向油罐
- 下一篇:全铝房车底盘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