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3007.8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崔开华;郑雷;孙元洲;周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4 | 分类号: | E21F1/04;E21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降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矿井热害问题日益突出,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保证井下有适宜的作业环境,很需要对井下热害地区进行降温。现有的降温措施一般都是机械制冷水降温、机械制冰降温和空气压缩制冷降温方式,这些降温方式降温费用高昂,不适宜局部降温,从而使得矿井内的局部温度无法降下来,不仅使得井下的工作人员容易中暑,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高温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包括风筒和滑筒,所述滑筒套在风筒上,并且风筒和滑筒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风筒的一侧设有多个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挡板,并且挡板的两侧通过固定轴与框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复位机构,所述挡板的上方对称设有挡块,并且挡块的一端延伸至框体上,所述挡块的两侧框体上设有凹槽,所述滑筒的一侧设有矩形罩,并且矩形罩位于框体的上方,所述矩形罩的上方设有出风筒,所述矩形罩与框体之间矩形罩下方的边缘设有推块,并且推块的两端均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等距设置在滑筒内壁的3个固定杆,所述风筒上设有与固定杆对应的滑槽,所述固定杆远离滑筒的一端设有滚轮,并且滚轮位于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框体底部的框架,所述框架上对称设有复位弹簧,并且复位弹簧分别与挡板的两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罩的长度是挡板长度的两倍,所述推块的长度与挡板的长度相等,所述推块位于矩形罩下方边缘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滑筒的两端设有密封圈,并且密封圈与风筒接触。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操作简单,通过推块从而将挡板打开,风筒内的风通过出风筒吹向需要降温的物体或人的表面,从而完成降温,降低了降温成本,同时操作便捷,应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的框体与矩形罩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的框体与矩形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风筒1、框体2、挡板3、滑筒4、出风筒5、矩形罩6、密封圈7、挡块8、复位弹簧9、框架10、固定轴11、推块12、滑槽13、滚轮14、固定杆15、凹槽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可移动降温风筒,包括风筒1和滑筒4,滑筒4套在风筒1上,滑筒4的两端设有密封圈7,并且密封圈7与风筒1接触,并且风筒1和滑筒4之间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等距设置在滑筒4内壁的3个固定杆15,风筒1上设有与固定杆15对应的滑槽13,固定杆15远离滑筒4的一端设有滚轮14,并且滚轮14位于滑槽13内,通过密封圈7防止了风筒1中的风从风筒1和滑筒4之间的缝隙流出,通过滚轮14和滑槽13,不仅防止了滑筒4转动,避免了滑筒4偏位,同时滚轮14使得滑筒4在风筒1顺畅的移动,降低了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劳动强度。
风筒1的一侧设有多个框体2,框体2内设有挡板3,并且挡板3的两侧通过固定轴11与框体2的内壁活动连接,挡板3上设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框体2底部的框架10,框架10上对称设有复位弹簧9,并且复位弹簧9分别与挡板3的两端连接,通过固定轴11使得挡板3在框体2内转动,通过复位弹簧9使得挡板3在转动过后,在复位弹簧9的拉力下重新将开口堵住,防止了气体流失,造成能源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3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编码后置滤波方法
- 下一篇:一种HDR视频编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