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离散化与启发式进化算法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1501.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0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健;杨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7;G06N3/12;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初姣姣 |
地址: | 264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离散 启发式 进化 算法 空间布局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离散化与启发式进化算法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空间布局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1-1:几何信息离散化处理:首先定义空间布局问题相关概念:其中定义1场地:指可供加工、堆放利用的空间资源,如分段堆场,组立加工平台;基于场地特征,对其作以下假定:①场地为二维矩形;②场地空间内部不存在不可占用区域,且能够被任意划分;一个长为L,宽为W的矩形场地,根据实际精度需求,用m×m大小的网格将场地离散化后,其初始空间资源占用信息可用的零矩阵SP来表示;
定义2布局件:指根据船舶建造模式、生产工艺以及船体特征分解所生成的中间产品,如船舶分段,对其假定如下:①其平面投影为任意二维图形,不仅限于凹凸多边形,也包括含弧线的不规则图形;②其投影包含加工、转移所需安全距离的部分空间;③由高度产生的约束不予考虑;④布局件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放置到场地空间,为减少计算量,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0°、90°、180°、270°、0°为其初始状态角度,其余角度在初始状态基础上旋转得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旋转角度;
B={b1,b2,...bi,...,bn}为布局件集合,Ai为布局件bi的投影面积,ri为布局件bi在场地中布置时相对于初始状态的旋转角度,取值如下:
使用与场地离散化同样大小的网格对布局件离散化,定义布局件所覆盖的网格对应的矩阵元素值为1,其余为0,可得布局件的几何形状信息矩阵Gi,由矩阵Gi计算得到布局件bi的投影面积:
Ai=sum(Gi=1)
其中sum(Gi(:)=1)表示矩阵Gi中元素值为1的值的总数;
将Gi左下角元素Gi(end,1)视为布局件bi的定位基准,其在场地矩阵SP中的坐标(xi,yi)决定了布局件bi的位置;
布局件bi在场地中的信息表示如下:
假定三角形是以旋转角度为零的初始状态置于场地,则可知其几何形状信息矩阵为:
其定位基准在场地空间矩阵SP中的坐标为(3,6),那么该布局件的位置方位信息为(3,6,0),考虑场地中的所有布局件,整个场地空间资源占用的矩阵表示如下:
定义3可行放置区域:指场地内部未被占用且能够容纳布局件的区域,其面积和为UA,由于布局件尺寸较大,布局件之间的空隙很难被其他布局件利用,因此假定:布置完成后布局件之间的空隙均视为不可行放置区域,NUA为不可行放置区域面积和,UA和NUA满足以下条件:
布局前:
UA=L×W,NUA=0
布局完成后:
定义4空间利用率,指所有布局件布置完成后,除去可行放置区域,场地的空间覆盖率;
空间利用率SUR:
步骤1-2:建立空间布局模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已知条件:场地长度L、宽度W,离散精度m,所有布局件bi的几何形状矩阵Gi;
(2)设计变量:布局件的旋转角度ri,定位基准坐标xi,yi;
(3)优化目标:最终所得的布局方案,要能够使场地空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即:得到空间利用率高或剩余可用空间大的布局结果,因此将最小化不可形放置区域面积作为目标进行优化求解,即:
(4)约束条件:
约束1:边界约束,布局件必须处于场地内部,不可越过场地边界;即场地外部空间被占用面积:BA=0;
约束2:重叠悬挂约束;场地同一部分空间资源不能被两个个体同时占用,当前布置对象不可悬挂于另一对象上方,相互之间不可重叠,即场地内部被重复占用的空间面积:OA=0;约束3:旋转角度约束;布局件在场地内部的旋转角度仅从0°,90°,180°,270°中选择;步骤2:启发式进化求解算法,具体包括:
步骤2-1:生成满足出界约束的初始种群,种群中每条染色体个体表示一种可能的布局方案;置最优值保持代数gen0=0,进化代数gen=0;
步骤2-2:计算个体适应度值;
步骤2-3:运用遗传算子对种群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得到新的种群;
步骤2-4:遍历新种群染色体,判断是否满足重叠出界约束,即S-RS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则对该染色体进行启发式移动操作,更新种群,否则跳过该操作;
步骤2-5:计算本次进化种群个体适应度值,用上次进化适应度值最大的个体代替本次最差的个体,记录最优值,gen=gen+1;
步骤2-6:判断当前最优值是否与上次最优值一致,若一致则 最优值保持代数加一即:gen0=gen0+1,不一致则更新最优值并将gen0归零;
步骤2-7:判断最优值保持代数gen0是否达到最少保持代数,如果达到则进化结束,否则返回第2-2步,进化继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15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