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1225.8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0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郭天才;黄臻荣;徐友良;文华;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64/135 | 分类号: | B29C64/135;B33Y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艺涵;阚梓瑄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敏树脂 冻结 模型加载装置 预处理 施加载荷 抛光 条纹 放入 判读 温控 保温 切割 取出 | ||
一种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光敏树脂模型冻结的预处理,其包括将光敏树脂模型冻放入模型加载装置,对光敏树脂模型施加载荷;步骤2: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其中,在以下温控条件下对光敏树脂模型进行冻结:先用1小时从室温到30℃,然后以(5‑10)℃/小时的速率升温到65℃,根据光敏树脂模型大小保温(1‑3)小时,最后以(1‑3)℃/小时的速率降温到56℃,卸掉载荷;及步骤3: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后的处理,其包括将光敏树脂模型从模型加载装置中取出,以及对光敏树脂模型进行切割、抛光与条纹判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冻结工艺,具体的是一种通过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制作的光敏树脂模型的应力冻结工艺。
背景技术
采用光弹性试验获得试验件的应力分布是在产品原型设计中用来评估工作应力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产品设计强度分析上占有重要地位。光弹性试验对象为光弹性模型,目前国内外在研究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成型光敏树脂模型作为光弹性模型,这种技术具有成型快,环保等特点。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广泛,但在光弹性试验领域应用较少,尤其是用在航空发动机复杂构件的光弹性试验领域极少,光敏树脂模型的光弹性试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光敏树脂模型用于光弹性冻结试验时,行业内技术人员还在努力寻找更合适的冻结工艺减小变形和提高模型的尺寸精度,进一步降低模型的内部初应力,以使试验精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扩大应用范围。
现有的冻结工艺都是针对各自的光敏树脂牌号,冻结工艺不能共用,目前没有针对光敏树脂11122#的冻结工艺,如果采用已有的冻结工艺,容易出现达到冻结温度时模型的公差配合面粘贴在一起,或光敏树脂模型剧烈变形导致试验的边界条件不符合相似原理从而严重影响试验精度;降低施加载荷,模型冻结后应力条纹稀少影响试验精度等问题。由于航空发动机复杂构件的部分关键尺寸精度高,在优化、细化阶段须准确掌握其应力分布,对光弹性试验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光敏树脂的冻结试验技术必须进一步提高其试验精度才能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冻结温度高、施加较大载荷时模型的公差配合面粘贴在一起,施加大载荷光敏树脂模型变形大,以及载荷小应力条纹稀少等影响试验精度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光敏树脂模型冻结的预处理,其包括将光敏树脂模型冻放入模型加载装置,对光敏树脂模型施加载荷;
步骤2: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其中,在以下温控条件下对光敏树脂模型进行冻结:先用1小时从室温到30℃,然后以(5-10)℃/小时的速率升温到65℃,根据光敏树脂模型大小保温(1-3)小时,最后以(1-3)℃/小时的速率降温到56℃,卸掉载荷;
步骤3: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后的处理,其包括将光敏树脂模型从模型加载装置中取出,以及对光敏树脂模型进行切割、抛光与条纹判读。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光敏树脂模型11122#提供一种冻结温度低、施加载荷较小、试验周期短并能提供合适应力条纹级数的冻结工艺,经过试验证明,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冻结温度高,施加较大载荷时模型的公差配合面粘贴在一起,施加大载荷光敏树脂模型变形大以及载荷小应力条纹稀少等影响试验精度,严重时导致试验失败的难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光敏树脂模型冻结工艺的温控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1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足状磷酸银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