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胎圈钢丝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0185.5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7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4 | 分类号: | B21C37/0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刘新子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胎圈钢丝的制作方法。所述一种胎圈钢丝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放线、焊接、热水洗、钢丝梳线、退火、水浴淬火、表面处理一、水洗、表面处理二、水洗、中和、吹干、收线。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消除了生产过程中胎圈钢丝的应力,保证了成品胎圈钢丝拉到9m长的时候残余扭转小于0.5转;五段式回火设计,炉温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布局设计,在以往四段会回火的基础上增加了保温段回火,钢丝在炉中的时间更长,短时间内完成钢丝应力的消除处理;钢丝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本技术的成功研发和产业化,提高了胎圈钢丝性能,增加了胎圈钢丝的市场供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丝的制作方法,具体说是一种胎圈钢丝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胎圈钢丝用于轮胎的胎圈部分,是轮胎的主要骨架材料之一,用于制造乘用汽车及其它运载车的轮胎胎圈钢丝束,其作用是使轮胎紧密地固定在轮辋上,并承受着轮胎与轮辋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
子午线轮胎胎圈部位承受的内压力及负荷下的附加应力都比斜交胎大,所以子午线轮胎胎圈要具备比斜交胎胎圈大得多的支撑刚度,轮胎生产过程中胎圈工艺要求也较严格。子午胎钢丝圈生产多采用单根钢丝缠绕,生产时一根钢丝在卷成盘上反复缠绕,形成断面为正六角形或斜六角形的钢丝圈,钢丝的排列由计算机的程序控制,对钢丝的各项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胎圈钢丝的残余应力无法得到消除的话,则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胎圈钢丝残余应力是造成很多质量问题的原因。
钢丝残余应力是在未受外力时其内部存在的保持自身相互平衡的应力系统。钢丝拉拔过程中由于受变形区外摩擦作用造成材料变形金属中心层和边缘层流动速度不同会在材料的内部出现附加应力并以残余应力形式存在于钢丝制品中。若钢丝拉拔过程中宏观上的残余应力的平衡遭到破坏则会使物体内各部分的弹性变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产品尺寸及形状的变化出现扭曲甚至形成“∞”字形。目前我国胎圈钢丝生产企业由于工艺、设备的落后,在拉拔过程中会对钢丝产生扭曲,导致生产的成品胎圈钢丝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对胎圈钢丝影响非常大,产品会出现平直度、通条性差等质量问题,胎厂操作工在钢丝圈缠绕时,钢丝经常有“硬弯”现象,造成钢丝圈缠绕困难或散圈。轮胎企业在进行缠圈硫化时,会致使在钢丝圈硫化时钢丝排列间隙逐渐变大,钢丝圈出现变形,严重时钢丝圈全部散乱。轮胎使用后,钢丝圈几何形状进一步破坏,轮胎子口对轮辋的箍紧力下降,钢丝圈在轮胎中的承载能力也会减弱,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申请人作为中国胎圈钢丝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提高钢丝综合性能,提升本土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引领和促进行业的进步,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为此,申请人改进、完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致力于消除产品绝大部分残余应力,保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钢丝各项性能,提高钢丝圈对轮辋的紧箍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助于带动同行业发展,其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种胎圈钢丝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种胎圈钢丝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线
核对来料钢号、规格;将预先准备好的半成品轮推入放线机内,按“顶进”按钮顶针顶进轮子中心驱动孔;轮子上线正常运转;底部剩余30米时手工拽出,提前进行人工焊接。
步骤二:焊接
接通电源开启对焊机开关;用脚踏板把钢丝两端分别固定于压线夹上,使钢丝两头等长对位;调整对焊机电流旋钮,按对焊开关,再调节电流对钢丝进行回火;用砂轮打磨机对钢丝进行打磨,使其平整。
步骤三:热水洗
开启水泵,使液位循环系统运转,使水洗槽水量充足,并完全浸没过钢丝;打开蒸汽阀门,将水加热到60℃以上。
步骤四:钢丝梳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01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