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化煤层气逸散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0097.5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5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革;王勃;孙欣;韩甲业;郑军;王可可;桑逢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煤层气 模拟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煤层气逸散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煤层气储层模拟装置、煤层气源模拟装置和井筒模拟装置;煤层气储层模拟装置包括一个透明的长方体玻璃箱,玻璃箱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细砂饱和水层、中砂饱和水层、细砂不饱和水层和橡胶挡板层;煤层气源模拟装置包括两个气瓶;井筒模拟装置包括抽水泵、水表、气体测量计。本发明能够模拟煤层气开采现场地下不同类型的储层及储层含流体的情况,能够控制储层压力,形成压差,释放气体,模拟煤层气解吸过程,并且能够观察煤层气的逸散过程,自动实时计量考虑逸散过程的煤层气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煤层气逸散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实现在实验条件下模拟不同类型的储层,利用形成压差而致使气体逸散的特点,通过气体测量计测量得到考虑逸散过程的煤层气藏采收率,为煤层气生产现场提供技术支撑。
背景技术
煤层气的逸散指煤层气以游离或溶解态从煤层中逸散到围岩的现象。虽然大多数煤层气藏呈欠饱和吸附状态,煤层中没有游离气,但煤岩的生烃量远大于其保存量,大部分煤层气发生了逸散。而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现,原本不含气的围岩在采煤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含气现象。由于煤层本身并不具备游离气的圈闭条件,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同样会发生逸散。
目前煤层气采收率计算方法中等温吸附曲线法倾向于研究气体的解吸特征,没有考虑煤层的地质及工程因素,物质平衡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可以较好地计算采收率,但所需的数据量大且难以系统分析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因此,亟须提出一些新的相对完善的煤层气采收率计算方法,用于分析不同阶段煤层气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煤层气在成藏的过程中,煤层的裂缝系统中都不能保存游离气,那在初始状态游离气比例低的煤层,降压解吸的开采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煤层气的逸散。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会影响煤层气采收率,目前对煤层气逸散的研究甚少。
发明内容
为了研究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煤层气逸散的影响因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煤层气逸散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通过测量实验过程中测试气的产量,可以得到逸散过程中的煤层气采收率的变化情况,为煤层气生产现场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视化煤层气储层模拟装置,包括煤层气储层模拟装置、煤层气源模拟装置和井筒模拟装置;所述的煤层气储层模拟装置包括一个透明的长方体玻璃箱,玻璃箱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细砂饱和水层、中砂饱和水层、细砂不饱和水层和橡胶挡板层;细砂饱和水层模拟煤层,中砂饱和水层模拟煤层顶板,橡胶挡板层模拟致密气盖层,能起到良好的封隔作用。
所述的煤层气源模拟装置包括两个气瓶,两个气瓶分别通过管线连接到细砂饱和水层和细砂不饱和水层;进入到细砂饱和水层的气体模拟煤层气,进入到细砂不饱和水层的气体模拟致密气。
所述的井筒模拟装置设置于玻璃箱内部的一侧,煤层气储层模拟装置和井筒模拟装置紧密相接,井筒模拟装置均与细砂饱和水层、中砂饱和水层、细砂不饱和水层连通;井筒模拟装置内部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表;井筒模拟装置顶端通过管道连接气体测量计。抽水泵用于排水,水表用于计量水量的大小,气体测量计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的细砂饱和水层和细砂不饱和水层内部的管线均采用的是静脉注射管,静脉注射管上的出气口均设置有单向阀;采用静脉注射管,当外界压力下降时,气体可以从管中流出来,模拟解吸过程;采用气瓶与装有单向阀的管线连接,可控制气体的流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未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00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