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相复合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0022.7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3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纪良;罗桂平;陈明;牛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杰惠能(北京)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1/30 | 分类号: | C09J161/30;C09J11/06;C09J11/04;C09J11/08;C08G12/38;B27N1/02;B27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王东伟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复合 阻燃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合成阻燃树脂A组分;合成增强剂B组分;合成C树脂;将阻燃树脂A组分、增强剂B组分、C树脂混合在一起,得到多相复合阻燃树脂,阻燃树脂A组分、增强剂B组分、C树脂的质量比为2~3:3:2。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包括:阻燃树脂A组分;增强剂B组分;C树脂;阻燃树脂A组分、增强剂B组分、C树脂的质量比为2~3:3:2。本发明的新型多相复合树脂的运用则有效的降低了VOC的释放,并达到了良好的阻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相复合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一般的室内环境中存在100种以上,其中常见的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对-二氯苯等,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
人造板作为室内装修的主要材料,是室内VOC的一个主要来源。人造板是以木材、木屑、碎料、刨花及其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人造板材。人造板在加工处理、堆放及其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释放VOC。使用创新材料,从源头控制,是减少VOC释放的根本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少人造板VOC释放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合成阻燃树脂A组分;
合成增强剂B组分;
合成C树脂;
将阻燃树脂A组分、增强剂B组分、C树脂混合在一起,得到多相复合阻燃树脂,所述阻燃树脂A组分、所述增强剂B组分、所述C树脂的质量比为2~3:3:2。
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的制备方法,其中,阻燃树脂A组分的合成方法为:将三聚氰胺一次加入质量浓度为40%的乙二醛溶液,用质量浓度为30%氢氧化钠调节pH=6.5~8.5,在75~85℃下保温0.5~2.5小时,保温结束后第一次加入磷酸铵和双氰胺,保温1.0~2.0小时,降温至55~65℃加入剩余磷酸铵和质量浓度为28%的氨水,保温30~60分钟后降温,降至40℃通过减压喷雾干燥装置制粉,物质的量比乙二醛:三聚氰胺:双氰胺:磷酸铵:氨水=3.0~3.5:1.5~2.0:0.3~0.8:1.0~1.5:0.1~0.5,第一次加入的磷酸铵占磷酸铵总量的质量比50~70%。
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增强剂B组分的制备方法为:依次将蒙脱土、乌洛托品、凹凸棒粉、珍珠岩粉、氯化镁粉、氧化镁粉、硫酸镁粉、硫酸钙粉、轻质钙粉加入密闭的螺旋混合器中,搅拌20~50分钟,所述蒙脱土、乌洛托品、凹凸棒粉、珍珠岩粉、氯化镁粉、氧化镁粉、硫酸镁粉、硫酸钙粉、轻质钙粉的质量比为:10~30:10~30:10~30:10~60:0~60:0~60:0~60:0~60:0~60。
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C树脂的制备方法为:依次将硫脲、过硫酸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至水中,升温至60~90℃,反应1~3小时,通冷却水降温,降至35℃以下,硫脲、过硫酸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水的质量比为:15~30:1~10:0.5~10:1~10:60~80。
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C树脂的制备方法为:依次将尿素、间苯二酚、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至水中,升温至60~90℃,反应1~3小时,通冷却水降温,降至35℃以下,尿素、间苯二酚、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水的质量比为:15~30:1~10:0.5~10:1~10:60~80。
本发明的多相复合阻燃树脂,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杰惠能(北京)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英杰惠能(北京)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0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纳米粒子增强树脂铅芯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