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茚唑菌胺在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7016.6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1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罗昌炎;詹姆斯.T.布里斯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56 | 分类号: | A01N43/56;A01N3/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茚唑菌胺 降低 防止 玉米 被大斑凸脐蠕孢菌 侵染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的是氟茚唑菌胺在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方法,用氟茚唑菌胺或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处理致病菌和/或其环境,或者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及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土壤、材料或空间、贮存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茚唑菌胺在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玉米大斑病是世界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玉米大斑病无性态病原为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凸脐蠕孢属。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成为来年病害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带有未腐烂病残体的粪肥及带病种子也可成为初侵染源。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
为了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真菌侵染,当前使用的措施主要为如下措施:
-栽培不易受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的栽培品种;
-合适的轮作;尤其是避免将玉米作为前一茬作物;重病田块进行2年以上的轮作,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落叶,集中进行处理,深耕灭茬。
-防止大斑凸脐蠕孢菌发展的储存条件;
-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防止玉米后期早衰;
-药剂防治。
然而,这些纯预防性措施并不令人满意且效力并不可靠,尤其当盛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真菌侵染时。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形成的毒素侵染的化合物。
本发明惊异的发现,氟茚唑菌胺在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形成的毒素侵染中表现优异。
氟茚唑菌胺,CAS:1383809-87-7;化学名称为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其分子结构式为:
氟茚唑菌胺由I-F开发,该化合物已经公开在CN103502220中。
本发明的氟茚唑菌胺可以是外消旋混合物(I)-RS、或两种对映体之一的富集的混合物、或基本纯的特定对映体(I)-R或(I)-S。
(I)-R (I)-S
在氟茚唑菌胺的两种对映体形式中,基本纯的异构体R是优选。
本发明提供氟茚唑菌胺在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包含氟茚唑菌胺活性成分、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中,氟茚唑菌胺占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总重为1%-90%,优选1%-80%,更优选1%-70%,更优选1%-60%,更优选1%-50%,更优选5%-5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超低容量液剂、静电油剂。
本发明所述的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不经稀释施用,也可以用水稀释施用。
本发明提供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7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