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温下黄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6734.1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3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薛超;薛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业聚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王凯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柏提取物 超声波槽 常温下 制备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红外线发射装置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体内 超声波装置 纳米级微粒 抽真空 黄柏碱 小檗碱 密闭 黄柏 壳体 收率 过滤 能耗 洁净 环保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温下黄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黄柏干燥、粉碎,投入到红外等离子体表面改性装置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密闭的可抽真空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超声波槽体、以及设置于超声波槽体上的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在所述超声波槽体内加入水,并加入小檗碱和黄柏碱的纳米级微粒,温度采用常温,真空度10‑25mmHg,启动超声波装置、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进行提取,过滤,得黄柏提取物。本发明的一种常温下黄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具有能耗低、洁净环保、收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温下黄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对于中药材,如何高效地提取其药物有效成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长期以来,临床上的中草药以水煎制剂为主。传统的水煎制剂提取过程是:中药材采摘后,经过冲洗、烘干、切片,然后加水熬煮,耗时长,且产生大量的废渣,药材废渣需要经过填埋处理,不利于环保。
随着现代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渗透、青蒿素的成功等,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的水煎方法、溶剂超声浸提等可能不是最佳方案,因为在水煎过程中,损失了许多挥发油等成分,许多不稳定的结构也在60℃~100℃的煎煮过程中遭到破坏,超声浸提要用到溶剂。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化学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但存在不利于环保、能耗高、工艺流程长、用工耗时多、产业化成本高等缺陷。
CN200810126428.5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纯化黄柏总生物碱的方法,该操作步骤具体为:将黄柏原材料洗净干燥粉碎后煎煮浸取,在总生物碱浓度0.5~6.0g·L-1;温度10~80℃; 流速0.5~20.0BV·h-1;pH值为1.0~6.0下,用离子交换纤维柱进行吸附,再以洗脱温度10~ 90℃;流速0.2~20BV·h-1;用4~20倍柱体积(BV)的5~100%的水、醇、酯或其混合物与碱浓度为1×10-4~3.0mol·L-1的pH调节剂的体积比为2~10∶1的洗脱剂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有机溶剂得总生物碱的提取物粉末。水煮过程中需要加热处理,能耗高且会使得有效成分被破坏,另外分离时使用有机溶剂,不环保。
CN201410481959.1公开了一种从黄柏皮提取小檗碱后的废液制备黄柏内酯的方法,该方法以从黄柏皮乙醇提取液中分离粗品小檗碱后的滤液为原料,采用复合酶进行酶解,得到沉淀物,再用乙醇进行回流提取,过滤得滤液,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浓缩液以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富集、洗脱,得洗脱液,将洗脱液进行浓缩、结晶,干燥,得黄柏内酯产品。获得的黄柏内酯得率达到0.35%(相对于黄柏原料)左右,含量达到80%以上。其仍然需要使用到有机溶剂,且需要添加复合酶,工艺复杂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常温下黄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具有其能耗低、洁净环保、收率高、有效成分纯度高、收污染小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常温下黄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粉碎:将黄柏干燥、粉碎,投入到红外等离子体表面改性装置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密闭的可抽真空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超声波槽体、以及设置于超声波槽体上的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在所述超声波槽体内加入水,并加入小檗碱和黄柏碱的纳米级微粒,温度采用常温,真空度10-25mmHg,启动超声波装置、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进行提取,过滤,得黄柏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小檗碱和黄柏碱的纳米级微粒的加入量均为3-10ppm ,粒径范围为5-100nm。
所述超声波装置的工作频率为30-50KH,超声功率为:800-120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业聚化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业聚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