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维码扫描解锁的门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6477.1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12/58;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6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维码 扫描 解锁 门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门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二维码扫描解锁的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现目前,人们居家常用的门锁大多数只是为传统的机械式防盗门锁,机械式防盗门锁虽然可以起到一定防盗功能,但其防盗功能有限,目前对于其防盗门锁有很多种类,如依靠生物特征识别的虹膜识别门锁、指纹识别门锁,以及磁卡识别门锁,射频卡识别门锁等等,该类的防盗门锁功能单一,容易破解,需要携带门卡,较为麻烦。而且,在访客拜访时,只能依靠主人开门,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基于二维码扫描解锁的门锁系统,双重验证、全程监管,更为安全有效,且能耗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二维码扫描解锁的门锁系统,包括:设置在门上的电子锁具、生成解锁二维码的本地控制器、用于数据通讯的云服务器、监控管理的用户终端、接收二维码的访客终端、对二维码进行验证的验证单元,验证单元包括自动检测访客靠近的感应模块,根据访客靠近自动开启的人像识别模块、人像识别模块验证通过后自动打开的二维码扫描器,
本地控制器通过串口总线分别连接二维码扫描器、人像验证模块、感应模块,本地控制器、用户终端通过互联网与云服务器双向通讯,云服务器通过网络通信向访客终端发送二维码。
进一步的,所述的本地控制器包括可接入移动数据网络的二维码产生及验证服务器、交换机,所述的二维码产生及验证服务器通过有线以太网络通信连接交换机,交换机通过以太网线通信连接二维码扫描器、人像验证模块、自动感应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本地控制器还包括根据验证结果工作的报警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像验证模块包括图像采集器、图像对比器,本地控制器调用云服务器内的数据与图像采集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对比。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感应模块为红外探测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户终端、访客终端与云服务器间通过微信平台互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二维码包括可重复使用的主人二维码和单次使用的访客二维码。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子锁具、本地控制器连接有电源供电模块,电源供电模块采用电池供电或市电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扫描访客二维码以及验证访客面部特征进行解锁,双重验证,安全性高,基于二维码互联扫码,提高了便捷性,更为的实用,且系统尽在访客靠近时自信启动,更为的节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其中:1为电子锁具,2为本地控制器,3为云服务器,4为用户终端,5为访客终端,6为感应模块,7为人像识别模块,8为二维码扫描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基于二维码扫描解锁的门锁系统,包括:
设置在门上的电子锁具1、生成解锁二维码的本地控制器2、用于数据通讯的云服务器3、监控管理的用户终端4、接收二维码的访客终端5、对二维码进行验证的验证单元,
验证单元包括自动检测访客靠近的感应模块6,根据访客靠近自动开启的人像识别模块7、人像识别模块7验证通过后自动打开的二维码扫描器8,
云服务器3与用户终端4、访客终端5间采用基于互联网通讯协议的互联网通信,用户终端4、云服务器3、访客终端5间采用基于微信的交互平台,借助微信应用软件实现互联通信,本地控制器2包括可接入网络的二维码产生及验证服务器、交换机,二维码产生及验证服务器通过有线以太网络通信连接交换机,交换机通过以太网线通信连接二维码扫描器8、人像验证模块7、感应模块6,二维码产生及验证服务器21保持与云服务器3的双向通讯,云服务器3可选用信息通讯工具平台,如微信、QQ等,通讯工具平台的选择由用户终端4进行设置,云服务器3包含存储器功能,可存储设置的参数,以及相应的控制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