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55716.1 申请日: 2017-07-10
公开(公告)号: CN107177379B 公开(公告)日: 2020-05-19
发明(设计)人: 璩洁荷;戴泽青;葛圣才;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 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0G75/04 分类号: C10G75/04
代理公司: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代理人: 汤志武
地址: 210047 江苏省南***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加氢 阻垢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氢阻垢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10%~30%的清净剂、5~10%的抗氧剂、0.5%~2%的钝化剂、0.5~2%的防锈剂、1~2%的助溶剂、50~70%的有机溶剂;所述清净剂为曼尼希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氢阻垢剂的制备方法,按照各组分的比例取各原料,常温常压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本发明用曼尼希胺取代其它胺类,其高温稳定性更好,对进气阀、喷嘴等高温部件有更好的清净作用,同时能降低尾气排放、低成本、阻垢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垢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氢裂化装置中的加氢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原油质量的变重变差,石油加工条件也变得更加苛刻,加氢裂化装置的换热器和管线等部位结垢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装置的能耗和正常运行。当高压换热器结垢现象严重,换热效果呈现出下降趋势。如果结垢情况继续恶化,还会造成管道或设备的堵塞,迫使装置停止清垢,这样不仅会缩短装置的运行周期,还会给装置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加氢阻垢剂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添加剂,它是针对加氢裂化原料油的结焦、结垢机理研制而成。原料油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热裂解、缩合反应是按照S、N、O引发的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的,是一种链式反应过程。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阻止链反应的传递,有效终止原料油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热裂解反应,防止原料油进一步缩合生焦。加氢阻垢剂通过形成惰性分子来达到终止链增加反应的目的,防止原料油在加热过程中裂解、结焦。与此同时,加氢阻垢剂在金属表面形成的保护膜,不仅可以有效地阻止金属表面对原料油的催化作用,降低催化裂解反应、结焦反应的发生,而且可以阻止易结垢物质、易腐蚀物质与金属表面的接触,防止在金属表面产生污垢,增强金属表面的防腐蚀性能。加氢阻垢剂具有分散、清净功能,不仅能有效地分散原料油中本身固有的不溶悬浮物,如胶质、沥青质、焦炭前体等易生垢的物质,阻止其凝聚、沉积、结垢。还能够中和原料油中的酸性物质,抑制设备腐蚀,延长烃油系统设备、管道的使用周期和寿命。而且对换热器、管道等部位生成的垢也有清洁的功能,能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降低装置能耗。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今,国内国际上有许多公司致力于该领域的开发。现已开发的阻垢剂主要功能是促进已形成焦垢的溶解,抑制有机垢的形成,从而起到避免焦质在管道、换热器内形成积垢。

美国专利USP4828674和USP4927519公开了用聚硫化烷基酚类化合物作为清净剂对已经结垢的换热器表面进行除垢;美国专利USP5194620、USP5342505和中国专利CN1218095A公开了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或其衍生物对已形成的焦垢进行分散和增溶;美国专利USP5271824公开了使用位阻酚型抗氧剂作为自由基终止剂,来抑制自由基聚合反应;美国专利USP4542253公开了用磷酸酯类化合物作为金属表面改性剂,来抑制金属对焦垢生成的催化作用;美国专利USP4024048公开了用伯胺或仲胺中和的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作为加氢脱硫装置换热器、加热炉、催化剂床层阻垢剂;美国专利USP4775458和USP4927561公开了将清净剂和抗氧剂等复合来控制焦垢的形成。中国专利CN1712495A公开了用聚烯基丁二酰亚胺烷基酚醛缩合物抑制、减缓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过程中各种设备的结焦积垢。中国专利CN102071061A公开了用烯基丁二酰胺亚胺类或者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类作为分散剂除去裂解汽油原料中的戊二烯类脂肪族二烯烃以及苯乙烯、茚等不饱和芳烃化合物。中国专利CN105482851A公开了用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作为阻聚剂,聚异丁烯胺、聚醚胺或者马来酰亚胺/α-烯烃共聚物作为分散清洗剂,咪唑啉衍生物作为成膜剂制备阻垢剂。

以上阻垢剂存在的缺点有:1、组分功能单一,阻垢率低;2、其有效成分如聚硫化烷基酚类化合物、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类、磷酸酯类化合物或硫代磷酸酯化合物的分解温度低,对加氢过程有不利的影响;3、抗氧剂和阻聚剂作用相冲突,反而降低了阻垢率;4、分散性、防锈性差等问题;5、氯离子含量高,对加氢设备有腐蚀;6、阻垢率评价温度低,不适用于高温阻垢。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