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5315.6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原环保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79;B01D53/75;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除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
目前现有的用于生物除臭的装置通常为一段式,该一段式的生物除臭装置对成分简单且浓度低的臭气处理效率尚可满足要求,但对于成分较为复杂(尤其含有黏性有机组分)的臭气来说,该一段式的生物除臭装置往往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极易发生装置堵塞现象,从而导致生物除臭装置处理风量下降,臭气处理效率大幅降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迫切希望寻求一种能够高效处理成分较为复杂、浓度较高的臭气的除臭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成分较为复杂、浓度较高的臭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除臭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且并列设置的第一除臭段和第二除臭段,第一除臭段的出气口与第二除臭段的进气口相连以实现第一除臭段和第二除臭段的连通,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与第一除臭段相连通的入气口和设置在壳体上的与第二除臭段相连通的排气口。其中,第一除臭段包括沿第一除臭段的高度方向依次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喷嘴组件、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喷嘴组件,第一喷嘴组件和第二喷嘴组件均朝向第一填料层设置,入气口的位置低于第二喷嘴组件的位置,第一除臭段的出气口的位置低于第一喷嘴组件的位置且高于第一填料层的位置。
进一步地,除臭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喷嘴组件相连通的微生物培养箱和与第二喷嘴组件相连通的水箱,微生物培养箱与水箱同时与外部补水水源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除臭段还包括位于入气口下方的第一储水箱,第一储水箱可选择地与微生物培养箱和/或外部排水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微生物培养箱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极端嗜酸硫杆菌,极端嗜酸杆菌的浓度为10-500mg/m3。
进一步地,水箱中包括极端嗜酸硫杆菌,且水箱中的极端嗜酸硫杆菌的浓度低于微生物培养箱的极端嗜酸硫杆菌的浓度。
进一步地,第一填料层为由直径范围为2-50mm的多个炭粒形成的多孔炭质层,且多孔炭质层的比表面积大于260m2/g。
进一步地,第一填料层的高度为1-5m,且炭粒的填充密度为100-500g/L。
进一步地,第二除臭段包括沿第二除臭段的高度方向依次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三喷嘴组件、第二填料层和第四喷嘴组件,其中,第三喷嘴组件和第四喷嘴组件均朝向第二填料层设置,第二除臭段的进气口的位置低于第一除臭段的出气口的位置且低于第四喷嘴组件的位置,排气口的位置高于第三喷嘴组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除臭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除臭段的进气口下方的第二储水箱,第三喷嘴组件与第二储水箱或水箱相连通,第四喷嘴组件与水箱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填料层与第一填料层相同。
进一步地,第二填料层由无机填料填充而成,且第一填料层的横向长度小于第二填料层的横向长度。
进一步地,壳体内纵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挡板和第二支撑挡板,第一支撑挡板与壳体的底壁和侧壁相连且与壳体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除臭段的出气口,第二支撑挡板与壳体的顶壁和侧壁相连且与壳体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除臭段的进气口,第一支撑挡板与第二支撑挡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并且,第一除臭段和第二除臭段位于气流通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气体通道内间隔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或气流通道呈螺旋状。
进一步地,除臭装置还包括与微生物培养箱的底部相连的曝气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除臭装置还包括与入气口相连的风机。
本发明的除臭装置可对臭气先后进行两次除臭,从而可有效提高除臭装置的除臭效果。尤其适合高效处理浓度较高且成分较为复杂(例如包括粘性有机成分)的臭气。同时,本发明的除臭装置包括多个配合使用的喷嘴组件,使得除臭装置能够对含有不同有机组分的臭气进行有效稳定地处理,因此本发明的除臭装置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原环保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西原环保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