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保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4629.4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8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苏光辉;张亚培;田文喜;秋穗正;胡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模块 模块化保温 螺栓 保温效果 保温装置 垫圈 拆卸 螺母 自然对流冷却 保温材料 面加热元件 错位方式 多组螺栓 工作结束 管道外壁 加热保温 金属外壳 紧密贴合 连接结构 连接螺栓 连接通孔 十字结构 外壁面 组连接 外壁 压紧 烧毁 配合 保证 | ||
一种模块化保温装置,包括多个保温模块和连接结构;每个保温模块由金属外壳、保温材料、十字结构以及多组螺栓连接通孔四部分组成;每组连接结构由螺母、1号垫圈、2号垫圈和螺栓组成;相邻的保温模块之间通过错位方式配合,并采用螺栓将保温模块与设备和管道的外壁面进行压紧;针对某些既需要加热保温的设备和管道,又需要在其工作结束后进行快速的自然对流冷却,该保温装置不仅可以保证在安装与拆卸过程中的完整性,而且能显著提高安装与拆卸的快捷性;该保温装置采用连接螺栓可以确保保温模块与设备和管道的外壁面的紧密贴合,大大提高了保温效果,可避免设备和管道外壁面加热元件因保温效果不佳而烧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试验中,由于设备和管道与其工作环境间存在较大的温差,通常采用在设备和管道外壁缠绕加热丝和包裹保温棉的方式减少热量的损失,保证内部温度的相对稳定。现有的保温棉包裹方式仅是在设备和管道的外壁面采用保温棉缠绕并用铝箔胶带进行粘贴固定,不仅难以保证保温棉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完整性,而且保温棉与设备和管道外壁面难以达到紧密贴合的效果,当设备和管道的外壁面同时缠绕加热丝进行加热保温时,有可能由于保温棉的保温效果不佳导致加热丝的烧毁。
对于某些设备和管道,加热保温与自然对流冷却需要交替进行,这不仅需要控制外壁面缠绕的加热丝交替工作,而且需要对设备和管道外壁面包裹的保温棉进行往复的安装和拆卸,如果采用常规保温棉的包裹方式,不仅工作效率极低,对原有保温材料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而且当外壁面缠绕加热丝时,有可能由于保温棉安装效果不佳导致加热丝烧毁。对于需要加热保温和与环境自然对流冷却交替工作的设备和管道,除控制外壁面加热丝的交替工作,至今尚未公开一种既便于安装和拆卸又能保证保温效果的保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块化保温装置,不仅能够满足设备和管道外壁面对保温效果的较高要求,而且采用模块化的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保温装置,包括多组保温模块和连接每组保温模块的连接结构;每组保温模块中的两个保温模块结构相同,由金属外壳1、设置在金属外壳1内的保温材料2、连接金属外壳1和保温材料2的多个十字结构3以及多组螺栓连接通孔组成,十字结构3与保温材料2通过交叉方式连接,十字结构3与金属外壳1通过点焊固定连接;每组保温模块中的两个保温模块之间通过错位方式配合,并采用连接结构将保温模块与设备和管道的外壁面进行压紧,确保保温模块与设备和管道的外壁面的紧密贴合,提高了保温效果;保温模块的内部形状与待保温的设备和管道的外壁面形状相适配。
所述连接结构由螺母6、螺栓9以及设置在螺母6和螺栓9间的1号垫圈7和2号垫圈8组成;所述每组保温模块中相对应的螺纹连接通孔间的距离以及螺栓9的长度足够长,以确保连接螺栓9中螺母6具有足够的行程,提高保温装置与设备和管道外壁面之间的贴合程度。
在所述保温材料2上按照尺寸制作人工裂纹10,以容纳十字结构3;然后将十字结构3从人工裂纹10处插入保温材料2内部,并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并采用粘合剂将人工裂纹粘合;整个保温材料2的十字结构3安装完成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将十字结构3与金属外壳1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保温材料2采用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类隔热性、绝缘性和耐火性佳的材料。
所述金属外壳1采用刚性好并具有一定柔性的材质。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保温装置,通过螺纹连接,可显著提高保温材料与设备和管道外壁面之间的贴合程度,从而提高保温效果,避免采用现有保温棉包裹方式导致的保温效果不佳而使得外壁面缠绕的加热元件烧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4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集成式滤光片拼接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