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壳制备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4604.4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锦华氧化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8 | 分类号: | C01B33/18;C01B33/155;C01B33/158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壳 制备 炭黑 高效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白炭黑的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稻壳制备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稻壳经过清洗除杂后烘干,研磨成粉,加入稀盐酸以及有机溶剂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煮沸,稻壳中的碱性物质被除去,有机物水解,金属离子与乙酸乙酯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煮沸处理后二氧化硅含量和白炭黑的白度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将煮制好的混合体系冷却至20‑25℃,静置4‑6小时后进行过滤,得到的过滤物投入到丙酮溶液中,搅拌分散,可以提硅化合物的疏水性和亲和性;(3)向得到的干燥物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3‑0.5%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混合煅烧,得到颗粒均匀比表面积高的白炭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炭黑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壳制备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和超细二氧化硅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质,其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能溶于苛性碱和氢氟酸,不溶于水、溶剂和酸(氢氟酸除外)。耐高温、不燃、无味、无嗅、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主要用作油漆涂料填充剂、橡胶补强剂、塑料增粘剂和触变剂、合成润滑脂硅脂的稠化剂。
地壳上的硅元素排第二,在地壳的含量仅次于氧,质量分数为26.3%。在自然界中,硅通常以含氧化合物形式存在,长石、云母、黏土、橄榄石、角闪石等等都是硅酸盐类;水晶、玛瑙、碧石、蛋白石、石英、砂子以及燧石等等都是硅石。利用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硅产品,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方式。而在白炭黑的生产中,需要对白炭黑的活性、纯度、白度亲和性等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应用在高精度领域,从矿石中提取成本高、代价大,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植物资源,利用稻壳制备白炭黑已经有报道和专利,但是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稻壳制备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利用稻壳作为原料,省略了水玻璃的中间产物的制备过程,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品质高于沉淀法制备得到的白炭黑,和气相法制备的品质相差不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稻壳制备白炭黑的高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稻壳经过清洗除杂后烘干至含水量为3-5%,研磨成粉,过40-60目筛,向稻壳粉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0-30%的稀盐酸、质量分数为10-15%的丙酮、质量分数为5-8%的醋酸乙酯以及质量分数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搅拌均匀后,加热煮沸,并维持3-4小时的沸腾状态,期间使用去离子水补充到加热体系中,调整体系的pH值在6.8-7.0之间;
(2)将煮制好的混合体系冷却至20-25℃,静置4-6小时后进行过滤,得到的过滤物投入到丙酮溶液中,完全浸没,丙酮溶液中溶解了质量分数为2-3%的硬脂酸,加热至55-60℃,不断搅拌至丙酮溶液完全挥发掉,在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干燥温度为80-90℃,得到的干燥物;
(3)向得到的干燥物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3-0.5%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超声分散20-30分钟,将得到的分散物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550-650℃,煅烧3-5小时,得到白色粒状二氧化硅,冷却后研磨成粉,在100-110℃下喷雾干燥1.5-2小时即得白炭黑。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稀盐酸的质量浓度为2-3%,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0.6%。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为: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添加2-2.5倍体积的水作为溶剂,使用浓度为0.15-0.20摩尔/升的盐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后,在280-300转/分钟下充分搅拌,将搅拌液放入密闭恒温箱在60-65℃下恒温放置,待凝胶生成后取出,放置于室温下老化24-36小时,将老化后的水凝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替换得到气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锦华氧化锌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锦华氧化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4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