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秧机塑料托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4554.X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泓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75/04;C08L23/16;C08L61/06;C08L11/00;C08K5/12;C08K13/04;C08K7/18;C08K7/00;C08K3/34;B29C41/20;B29C4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唐学青 |
地址: | 5162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秧机 塑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塑料托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塑料胶料的制备,将树脂加热熔化并保温,依次加入百菌灵、分散剂、增塑剂和防水剂,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纳米银、纳米氧化锌、远红外陶瓷粉和短纤维,全部加入后再继续搅拌5min,即得塑料胶料;S2:将塑料胶料注入到注塑模具中,并加压、保压,再脱模、烘干即得塑料托板半成品;S3:塑料托板半成品包胶,将防水胶料在塑料托板半成品表面进行包胶,包胶结束后进行二次注塑,再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塑料托板半成品和防水胶料之间的粘合性强,使用寿命长,且制备的塑料托板具有高防水性、耐磨性以及抗菌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塑料托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是一种代替人工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通过水稻插秧机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
托板是水稻插秧机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用来种植和转移水稻稻苗,市面上的托板主要有不锈钢和塑料两种材质,不锈钢材质的性能稳定,但成本较高、重量较塑料材质的托板重,对托板支架以及插秧机的承重能力要求较高,而塑料材质的托板由于成本低、质量轻,对机械设备要求低等特点被广泛使用,但相对于不锈钢材质的托板而言,其性能较差。由于水稻稻苗在种植和插秧过程中都要接触水,所以对于塑料材质的托板而言使用环境水分较大,易发生腐烂,使用寿命普遍偏短,而且腐烂后的塑料托板上易滋生细菌,抑制水稻稻苗的生长,使稻苗的成活率降低。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插秧机塑料托板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插秧机塑料托板的制备方法。
一种插秧机塑料托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料胶料的制备,将聚丙乙烯树脂和酚醛树脂加热熔化,并保温5~10min,即得树脂胶料,向树脂胶料中依次加入百菌灵、分散剂、增塑剂和防水剂,于100~200r/min的转速搅拌15~25min,再将转速调至300~400r/min,搅拌3~5min后依次加入纳米银、纳米氧化锌、远红外陶瓷粉和短纤维,每次间隔5~10min,全部加入后再继续以300~400r/min的转速搅拌5min,即得塑料胶料;
S2:塑料托板半成品的制备,将塑料胶料注入到注塑模具中,施加5~10MPa的压力,并将注塑模具的温度设置为60~80℃,再将压力调节至10~15MPa,保压1~2h,再进行脱模、烘干处理即得塑料托板半成品;
S3:塑料托板半成品包胶,将由28~38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28~38份的聚氯乙烯树脂、1~4份的聚乙烯蜡、5~8份的聚氨酯弹性体、5~8份的氯丁腈橡胶、0.2~0.5份的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0.2~0.5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的氟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0.5份的柔软剂、0.2~0.8份的抗老化剂、0.4~0.8份的防老剂、0.05~0.15份的防沉剂组成的防水胶料在塑料托板半成品表面进行包胶,包胶结束后进行二次注塑,再冷却至室温即得插秧机塑料托板成品。
优选的,所述塑料胶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乙烯树脂64~78份,酚醛树脂32~39份,短纤维5~10份,远红外陶瓷粉8~14份,纳米氧化锌4~12份,纳米银2~6份,百菌灵0.2~0.6份,分散剂1~4份,增塑剂3~8份,防水剂0.5~1.5份。
优选的,所述塑料胶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乙烯树脂72份,酚醛树脂34份,短纤维8份,远红外陶瓷粉10份,纳米氧化锌8份,纳米银4份,百菌灵0.4份,分散剂2份,增塑剂5份,防水剂1份。
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30~50nm,纳米氧化锌的形貌为球型,纳米银的粒径为10~50nm,纳米银的形貌为棒状或球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泓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泓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45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及其自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两级多位量化器及模数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