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被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被膜的基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2353.6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6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米保纪;龟田佳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7/61;C08J7/046;C08L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玉昌峰;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固化 树脂 组合 固化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带有 基材 | ||
1.一种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
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所述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至少由异氰酸酯化合物(a1)和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a2)聚合而成,所述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是选自于在分子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和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基作为光聚合性不饱和基的低聚物及聚合物的至少一个;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在一分子中具有三个以上光聚合性不饱和基;
球状二氧化硅粒子(C);
紫外线吸收剂(D),所述紫外线吸收剂(D)含有具有三嗪骨架的紫外线吸收剂(d1)以及具有苯并三唑骨架的紫外线吸收剂(d2)中的至少一个;
具有光聚合性不饱和基的氟类化合物(E),所述氟类化合物(E)是全氟聚醚化合物,所述全氟聚醚化合物是选自于具有包含氟原子的全氟聚醚骨架和光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单体及低聚物的至少一个;以及
光聚合引发剂(F),
将在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累积10%以及累积90%的粒径分别作为D10及D90时,所述球状二氧化硅粒子(C)的D90/D10是2.0以下,
相对于100质量份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所述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的配合量是10质量份~80质量份,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的配合量是10质量份~80质量份,所述球状二氧化硅粒子(C)的配合量是0.5质量份~15质量份,所述紫外线吸收剂(d1)的配合量是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所述紫外线吸收剂(d2)的配合量是1质量份~15质量份,所述氟类化合物(E)的配合量是0.1质量份~20质量份,所述光聚合引发剂(F)的配合量是0.1质量份~10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球状二氧化硅粒子(C)的平均粒径是1μm以上1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具有脂环式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由异氰酸酯化合物(a1)和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a2)聚合而成,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a1)是在脂环式骨架上至少结合两个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反应性基团并且所述反应性基团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的脂环式异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a1)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的重均分子量是800以上30,00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相对于所述脂肪族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A)的配合比率是0.5以上1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具有苯并三唑骨架的紫外线吸收剂(d2)具有光聚合性不饱和基。
9.一种固化被膜,其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
10.一种带有被膜的基材,其包括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化被膜。
11.一种固化被膜的制造方法,具有通过光照射使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固化工序。
12.一种带有被膜的基材的制造方法,具有:
涂布工序,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的至少一方的主面上;以及
固化工序,在所述涂布工序之后,通过光照射使所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从而形成固化被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涂料株式会社,未经中国涂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23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