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融合网络的极化SAR影像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1718.3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焦李成;屈嵘;杨慧;张丹;杨淑媛;侯彪;马文萍;刘芳;尚荣华;张向荣;唐旭;马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K9/34;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极化 特征 fcn crf 融合 网络 极化 sar 影像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融合网络的极化SAR影像人造目标检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对极化SAR人造目标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其方案是:输入待检测的极化SAR图像,对该极化SAR图像的极化相干矩阵T进行Lee滤波;对极化散射矩阵S进行Pauli分解,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1;对滤波后的相干矩阵T进行Yamaguchi分解,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2;本发明将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的融合网络应用于极化SAR人造目标的检测上,提高了极化SAR图像人造目标的检测精度,可用于多目标的分类任务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卷积网络的极化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可用于目标识别。
背景技术
极化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分辨率高、可侧视成像等优点,可以获取目标的精细特征和几何特征,随着极化SAR系统的推广,获得的全极化数据也越来越丰富,在军事和民用上对人造目标做出快速而准确的检测非常迫切。卷积网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的高效使用,使得其在解决极SAR人造目标检测问题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卷积网如CNN是将图像块作为输入进行训练和预测,来实现一个像素的类别检测任务,这样不仅增加了存储空间,而且计算效率低,并且图像块大小比整幅图小很多,导致部分特征缺失,从而限制检测性能。
2015年,针对CNN存在的问题,Jonathan Long等人提出了Fully ConvolutionalNetworks,简称FCN,该网络将类别检测任务由图像级别延伸到了像素级别,从而将感兴趣区域检测出来,但FCN检测结果不够精细,易忽略图像细节,对于包含了多极化特征的人造目标不能够进行精准检测,且像素级的检测未能充分考虑空间邻域信息。
为了进一步增强图像的边缘约束,提高像素级别检测任务的的精度,有效提取多特征地物的数据特征,就要对极化SAR数据,特别是人造目标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对于检测模型也要有新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融合网络的极化SAR影像目标检测方法,以提高人造目标的检测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极化特征和FCN-CRF融合网络的极化SAR影像目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待检测的极化SAR图像,由该极化SAR图像的极化相干矩阵T求得极化散射矩阵S,并且对极化相干矩阵T进行精致极化Lee滤波滤除相干噪声,得到滤波后的相干矩阵T1,其中,滤波后的相干矩阵中每个元素是一个3×3矩阵,即每个像素点有9维特征;
步骤2),对步骤1)中求得的极化散射矩阵S进行Pauli分解,得到奇次散射、偶次散射和体散射系数,用这3个系数作为极化SAR图像的3维图像特征,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1;
步骤3),对步骤1)中滤波后的相干矩阵T1进行Yamaguchi分解,得到奇次散射功率、偶次散射功率、体散射功率以及螺旋散射功率,用分解得到的功率参数作为表征极化SAR人造目标的4维图像特征,构成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2;
步骤4),对步骤2)和步骤3)中的基于像素点的特征矩阵F1和F2进行切块处理,构成若干特征矩阵块F1_pauli和F2_yama作为两个样本数据集;
步骤5),从步骤4)中由F1扩充出的数据集F1_pauli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特征矩阵块构成训练数据集P,余下的作为测试数据集P’;
步骤6),从步骤4)中由F2扩充出的数据集F2_yama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特征矩阵块构成训练数据集Y,余下的作为测试数据集Y’;
步骤7),构造基于FCN-CRF融合网络的检测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1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