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连续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1505.0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0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付林;钱国全;袁玉峰;汤元春;时维才;储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E21B41/02;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王晓青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连续 装置 | ||
一种井下连续加药装置,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恒流阀以及连接在恒流阀上端的封隔器;封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引流接头、中心管和下引流接头,中心管、上引流接头、下引流接头之间的侧壁内设置有引流通道,上引流接头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下引流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恒流阀包括环形的阀体,阀体的侧壁内设置有渗流腔,渗流腔内滑动设置有岩心,岩心的下端面与渗流腔的底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阀体的上部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液口通过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连接,阀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液口。井下加药装置实现自动、定量、连续加药且避免人与药剂接触、避免药剂与空气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连续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经常需要从地面向井下投加具有清防蜡、防腐、防垢等功能的多种化学药剂。
目前油田生产主要采用的加药方式是井口加药方式。井下加药方式仍处于试验测试阶段。井口加药方式是人工将罐中药剂,通过套管倒入井下。存在主要问题是:(1)隔采井无法实施地面环空加药;(2)药液浪费严重。每天加药量0.2-4L,药液沿管壁流动约1-2km,药剂在壁上的附着损失较大,影响加药效果;冬季药剂需要防冻,夏季要防挥发。(3)加药工作量大、工序复杂、效率低。每口井平均5天加药一次。加药前需将套管气放尽,使套压为零。然后加入前置液,再倒入药剂、后置液。目前的井下加药方式是将井下尾管作为储药管,将液体或固体药剂加入到井下尾管。固体药剂加入泵下筛管中,缓慢溶解释放药效;液体药剂采用特制阀、泵或利用原油与药剂的密度差,将药剂加入泵下。因存在定量控制难、加药周期短,易发生堵塞情况的问题,已采用的井下加药方式已基本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加药方式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井下连续加药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该装置实现了药剂的自动、定量、长期投加。
实现上述目的的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技术方案:
1)一种井下连续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阀以及连接在恒流阀上端的封隔器;
所述封隔器包括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连接有上引流接头,中心管的下端连接有下引流接头,上引流接头和下引流接头之间的中心管上套装有多个通过隔套隔开的胶筒,所述中心管、上引流接头、下引流接头之间的侧壁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引流通道,所述上引流接头上设置有与引流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下引流接头上设置有与引流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液口;
所述恒流阀包括环形的阀体,阀体的上端与封隔器的下引流接头丝扣连接,阀体的侧壁内设置有渗流腔,渗流腔内滑动设置有岩心,岩心的下端面与渗流腔的底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阀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岩心上方的渗流腔连通的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液口通过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连接,所述阀体的下部设置有与岩心下方的渗流腔连通的第二出液口。
2)一种井下连续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阀以及连接在恒流阀下端的封隔器;
所述恒流阀包括环形的阀体,阀体的侧壁内设置有渗流腔,渗流腔内滑动设置有岩心,岩心的下端面与渗流腔的底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阀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岩心上方的渗流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所述阀体的下部设置有与岩心下方的渗流腔连通的第一出液口;
所述封隔器包括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连接有上引流接头,上引流接头的上端与阀体下接头丝扣连接,中心管的下端连接有下引流接头,上引流接头和下引流接头之间的中心管上套装有多个通过隔套隔开的胶筒,所述中心管、上引流接头、下引流接头的侧壁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引流通道,所述上引流接头上设置有与引流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液口通过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连接,下引流接头上设置有与引流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液口。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上引流接头的第一进液口上连接有向上延伸的防堵引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1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稠油降粘加热装置及稠油降粘加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精准靶向射孔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