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增白剂、母粒及钛系增白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9232.6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8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合;戴钧明;刘峰;王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06 | 分类号: | D01F1/06;D01F6/92;C07D263/57;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莹 |
地址: | 2119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增白剂 增白 涤纶 短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增白剂、母粒及钛系增白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荧光增白剂OB‑N引入两个对称新基团由于新基团中刚性苯环、叔丁基、羟基等基团的引入,热稳定性提高,同时新基团引入后,OB‑N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增加,同时发射波长范围相应增加,发出的蓝光或蓝紫光的强度高于改性前的结构,即白色增强作用提高,可有效减小钛系聚酯纤维的发黄问题,提高产品白度,产品的白度CIE值可提高至150~180,L值90~94,a值1.3~1.5,b值‑12~‑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白剂,具体涉及一种荧光增白剂及其用于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增白剂可使纤维产品具有较高的白度,但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有一个上限,达到最高白度时,随着增白剂用量的增加,产品白度不再增加,甚至有所降低。
现有技术中,聚酯可采用钛系催化剂或锑系催化剂进行制备。对于色相偏黄的钛系聚酯,使用常规荧光增白剂增白后纤维白度一般在120-130左右,即使提高添加量,对产品白度的提高也无明显效果。
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环保理念认识的提高,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将逐渐提高,由于国内政策法规目前还不够健全,钛系型增白短纤维基本还处于市场空白,而国外市场已有这方面产品的潜在需求,因此开发此类产品就显得尤其重要。
经检索,国内外未见钛系增白涤纶短纤维白度可达到150-180的报道,主要是由于钛系催化剂催化正、副反应的程度均强于锑系催化剂,因此使用含钛催化剂制备的聚酯颜色偏黄,使用常规荧光增白剂后效果不明显,即使增加用量产品白度也不增加甚至有降低的趋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白效果明显、产品不发黄的荧光增白剂、母粒及钛系增白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OB-N,化学式为:
其中,R1、R2、R3、为-CH3、-H、-OH、-C(CH3)3基团中的一种。
一种制备钛系涤纶纤维的荧光增白添加剂,包括荧光增白剂OB-N与荧光增白剂ER、OB-1、KSN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混合。
进一步,所述荧光增白剂OB-N在荧光增白添加剂中的质量分数为25%~50%。
一种荧光增白母粒,包括质量分数为98~99%的钛系聚酯、0.3~0.6%的荧光增白添加剂和0.6~1.4%的辅助添加剂。
进一步,所述辅助添加剂包括质量分数为0.1~0.3%的热稳定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酯、0.2~0.4%的抗氧剂1010/1425/168、0.2~0.4%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三羟甲基乙烷和0.1~0.3%的偶联剂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
一种钛系增白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使用钛催化剂生产的半消光聚酯切片以及荧光增白母粒作为原料,其中荧光增白母粒的质量分数占原料总量的5%,进行干燥、熔融挤出、纺丝、集束、横动落筒、集束、一级牵伸、二级牵伸、定型、卷曲、切断、打包。
发明原理:本发明荧光增白剂OB-N引入两个对称新基团由于新基团中刚性苯环、叔丁基、羟基等基团的引入,热稳定性提高,同时新基团引入后,OB-N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增加,同时发射波长范围相应增加,发出的蓝光或蓝紫光的强度高于改性前的结构,即白色增强作用提高,可有效减小钛系聚酯纤维的发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9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丝设备
- 下一篇:聚酯阻燃添加剂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