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进的OSTU算法的夜间车牌二值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9177.0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1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加山;顾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38 | 分类号: | G06K9/38;G06K9/20 |
代理公司: | 江苏爱信律师事务所32241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进 ostu 算法 夜间 车牌 二值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牌图像识别领域,涉及OSTU算法二值化方法。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改进的OSTU算法的夜间车牌识别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交通管理系统中,车牌识别技术被运用到各种场合。随着交通发达程度的迅速增长,人们对车牌识别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交通系统由美国智能交通学会(CTTS American)1990年提出。智能交通系统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使用在交通运输领域。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交换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步骤流程,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车牌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其完整的处理车牌识别的流程为原始图像输入、彩色图像灰度化、灰度图像二值化、图像降噪、车牌区域定位、模板匹配,最终完成对车牌字符的输出。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车牌识别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车牌识别技术依然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尤其是人们对夜间车牌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光线暗、噪声大等因素的影响,给夜间车牌识别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阈值自适应微调的改进的OSTU算法,并用大量图片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OSTU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运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阈值自适应微调的改进的OSTU二值化算法,在二值化效果方面,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OSTU算法,能有效的将车牌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分离,能有效的提高二值化的准确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是:
1.一种基于阈值自适应微调的OSTU夜间车牌识别算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车牌图像的采集,采用视频监控设备拍摄含有车牌信息的车牌图像;
2)对步骤1采集到的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车牌图像灰度化处理,图像的去噪,以提高后续的车牌处理的二值化阶段的准确率。
3)对步骤2处理之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对阈值微调的改进的OSTU算法。
4)对二值化处理之后的图像进行车牌区域定位,准确获取车牌所在位置
5)对步骤4获取的车牌区域进行字符分割,最后准确的将车牌的字符输出在显示屏上。
所述步骤3)所述的改进的OSTU算法方法具体如下:
stu将二值化的问题看作是判别式分析,使用一个特定的准则函数来作为分类的标准。二值化的操作被看成是将整个图像在阈值t处分为两类,它代表背景。
设夜间车牌图像灰度化之后的像素总数为N,图像的灰度级别为L,那么灰度范围为[0,L-1],灰度值为i的像素个数为ni,则i的概率为
假设阈值为T,灰度值为[0,T-1]为C0区域,灰度值为[T,L-1]为C1区域。
那么C0
出现的概率为
C1出现的概率为
所以,C0与C1的灰度均值分别为
整个图像的灰度均值为
u=w0u0+w1u1
定义类间方差为
σ2=w0(u0-u)2+w1(u1-u)2
令T在[0,L-1]的范围内,以步长为1依次递增,当最大时对应的T的值即为二值化的最佳阈值。
针对以上方法,对100幅夜间车牌图像进行仿真,并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自适应微调,使得二值化效果最佳。实验结果表明,微调量在光照强度强或弱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同的,在光照强度较弱的部分,即灰度平均值较小的部分,需要减少的微调量是较小的;而在光照强度较强的部分,即灰度平均值较大的部分,需要减少的微调量是较大的;在光照强度介于弱和强之间的部分,微调量也是介于最大微调量和最小微调量之间的。
所以,自适应微调量与灰度平均值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假设自适应微调量w与灰度平均值E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
设关系曲线为一段圆弧,这里用经过两点的圆来拟合。假设(x0,y0)为圆心,所以x0与y0的关系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9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