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浊水微絮凝快滤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47968.X | 申请日: | 2017-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逢乐;张春敏;金竹静;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浊水 絮凝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浊水微絮凝快滤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水十条”的颁布和逐步实施,我国对水污染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特别是市县乡镇浊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当地的水污染状况。而江河湖泊等大多作为水污染治理后尾水排放水体,普遍存在水体浑浊,泛绿以及透明度不高而影响城市的景观。而传统的处理浊度污染水的技术主要以混凝沉淀为主,其存在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药量大且不易控制,处理效率低,能耗高,投资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浊水微絮凝快滤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
一种浊水微絮凝快滤装置,由进水模块、加药模块、混合模块、过滤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组成,所述的进水模块由进水管和浊水提升泵组成,所述的加药模块由加药箱、加药管和计量泵组成,所述的混合模块由管道混合器、混合箱和布水区组成,所述的过滤模块由过滤箱和设置在过滤箱中的过滤板、集水区、集泥槽以及设置在过滤箱前后两侧的集泥箱组成,所述的智能控制模块由控制箱和控制器组成;所述的浊水提升泵进口连通到浊水水体中,出口和进水管连通;所述的进水管上连接有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出口端连接到混合箱的底部;所述的过滤箱为底部开设有凹槽的箱体结构,过滤箱底部所开设的凹槽为集水区,集水区底部设有出水管;过滤箱上部设有布水区,布水区下倾斜的设有若干块过滤板,所述的过滤板下端设有集泥槽,集泥槽两端连通到集泥箱中;所述的控制箱设置在左侧混合箱的一侧,所述的加药箱设置在右侧混合箱的一侧;所述的浊水提升泵、计量泵和控制器均设置在控制箱中;所述的计量泵的进口端连通到加药箱中,出口端和加药管连通;所述的加药管和管道混合器连通。
所述的过滤板上方还设有反冲喷嘴,所述的反冲喷嘴进口端通过压力管和空压机相连通,所述的空压机设置在控制柜中。
所述的控制器为可根据浊水提升泵的上水量来控制计量泵加药量及加药频率,同时也可以控制浊水提升泵的上水速度的控制器。
所述的过滤板由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过滤网组成,所述的过滤网为同时满足具有耐酸碱、耐高温、耐磨的金属网或合成纤维网。
所述的过滤网的网孔大小为100-500目。
所述的过滤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65度。
所述的集泥槽的中间略高于两端。
一种浊水微絮凝快滤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混凝剂配制,选聚合氯化铝、聚合铝/铁-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剂,在浊水微絮凝快滤装置的加药箱中加水并搅拌后配置成胶体溶液;
(2)药、水混合,启动浊水微絮凝快滤装置的浊水提升泵和计量泵,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胶体溶液的加入量为浊水加入量的0.005‰-0.03‰,加入的浊水和混凝剂在管道混合器中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液通过三通管进入混合箱,在混合箱中进一步混合后进入布水区;
(3)过滤,步骤(2)中的混合液通过布水区均匀的分布到每块过滤板上,混合液经过过滤板过滤后清水通过网孔流下进入集水区,留在过滤板上的絮凝状污染物在新进入的混合液的冲击下进入到集泥槽中,在集泥槽中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到集泥箱中统一收集处理;
(4)出水,进入到集水区的清水通过出水管输出。
步骤(1)中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配置成的胶体溶液中聚合氯化铝的浓度为1‰-3‰,以聚合铝/铁-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剂配置成的胶体溶液中聚合铝/铁-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为0.5‰-3‰,以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剂配置成的胶体溶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为0.5‰-1‰。
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液在混合箱中的停留时间为3-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未经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79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