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及其布置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7785.8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0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邓刚;李永红;李维朝;陈锐;王观琪;铁梦雅;刘坚;于沭;张延亿;周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00 以上 超高 水库 空洞 结构 及其 布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于水库(1)的库底(3)高程设置在山体(2)中的导流洞(7),以及于所述导流洞(7)上方设置在山体(2)中的泄洪洞(5),在所述泄洪洞(5)上游侧设有泄洪闸门(6),在所述导流洞(7)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设有前导流闸门(8)和后导流闸门(9);
还包括设于所述山体(2)中的连通洞(10),所述连通洞(10)的洞径为50-200cm,所述连通洞(1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前导流闸门(8)与所述后导流闸门(9)之间的所述导流洞(7)中,所述连通洞(1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洞(7)高程与所述泄洪洞(5)高程之间的位置、且开口于所述水库(1)中,并在所述连通洞(10)的开口端设有连通闸门(11);
所述前导流闸门(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有水压计,在所述连通闸门(11)处设有承接所述前导流闸门(8)两侧的压力差信号,而驱使所述连通闸门(11)启闭的伺服启闭装置;
所述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
水库(1)蓄水时,开启前导流闸门(8)和连通闸门(11),关闭后导流闸门(9)以及泄洪闸门(6),待水库(1)水位上升至连通闸门(11)之上后,关闭前导流闸门(8),及至水库(1)水位上升至正常蓄水位(4);
水库放空时,先开启泄洪闸门(6),待水库(1)水位将至泄洪洞(5)的洞底(51)位置,再同时开启前导流闸门(8)和后导流闸门(9),及至水库(1)放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闸门(11)位于所述连通洞(10)与所述水库(1)相连通的一侧端口处,所述前导流闸门(8)和所述后导流闸门(9)分别靠近于所述导流洞(7)的两端口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洞(10)与所述导流洞(7)的连通处靠近于所述前导流闸门(8)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洞(5)的洞底(51)与所述水库(1)校核洪水位的高程差,以及所述导流洞(7)与所述泄洪洞(5)的洞底(51)的高程差均不大于160米。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于靠近水库(1)库底(3)位置的山体(2)中设置导流洞(7);
步骤二、在所述导流洞(7)中设置间隔布置的前导流闸门(8)和后导流闸门(9);
步骤三、于所述导流洞(7)的上方,在所述山体(2)中设置泄洪洞(5);
步骤四、在所述泄洪洞(5)中设置泄洪闸门(6);
步骤五、于所述山体(2)中设置连通洞(10),使所述连通洞(10)的一端于所述前导流闸门(8)与所述后导流闸门(9)之间的位置连通至所述导流洞(7)中,并使所述连通洞(10)的另一端于所述导流洞(7)与所述泄洪洞(5)高程之间的位置连通至所述水库(1)中;
步骤六、在所述前导流闸门(8)的上、下游侧分别设置水压计;
步骤七、在所述连通洞(10)中设置连通闸门(11),且于所述连通闸门(11)处设置伺服启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导流洞(7)与所述泄洪洞(5)洞底(51)的高程差,以及所述泄洪洞(5)的洞底(51)与所述水库(1)校核洪水位的高程差均不大于160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前导流闸门(8)和所述后导流闸门(9)分别靠近于所述导流洞(7)的两端口处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200米以上超高坝水库放空洞结构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所述连通闸门(11)于所述连通洞(10)与所述水库(1)相连通的一侧端口处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778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