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7339.7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杰;徐严谨;王耀奇;侯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7/02 | 分类号: | B22F7/02;B22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状复合材料 脉冲电流 超声 制备 反应效率 固结成形 固结过程 技术要点 界面结合 裂纹缺陷 试样清洗 退火处理 原位反应 原子扩散 烧结 辅助热 激活 试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试样清洗;第二步,脉冲电流辅助超声固结成形;第三步,退火处理;第四步,脉冲电流辅助热压烧结;本发明能够促进超声固结过程中的原子扩散,提高Ti/Al界面结合质量,有利于后续原位反应试验的进行,通过瞬时高能激活Ti/Al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弥合裂纹缺陷,从而获得致密度高、结合质量好的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钛增韧的金属间化合物基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是在天然生物贝壳珍珠层的多尺度、多层级的强韧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该层状复合材料在强度较高的金属间化合物Al3Ti片层基体中增加韧性较好的Ti层,通过层间结构的优化设计,结合片层增韧机理,实现强度和韧性的良好结合。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独特的层叠结构和特殊的失效机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能量吸收等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超声波固结分层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材料与结构制造方法,该技术主要基于金属超声波振动塑性加工原理,以金属箔材为原材料,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使层与层之间的接触界面在静压力和弹性振动能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摩擦、温升等作用促进界面之间金属原子无限接近、产生结合与扩散,实现层与层之间的固态冶金结合。该技术是一种先进材料与结构低成本、绿色制造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度的可设计性,一方面通过层间结构的优化设计,可获得规则分布的层状或交错分布的砖瓦式层状复合结构,从而满足不同性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材料的匹配,能够制备出单一材料无法实现的高性能结构。
在金属材料塑性加工过程中施加脉冲电流,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变形抗力,同时提高材料的塑性,被称为电致塑性效应,其原理是利用脉冲电流的瞬时高能促进原子扩散和位错运动,同时由于脉冲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可以对变形试样进行快速、高效加热,从而进一步降低材料的变形抗力,提高成形性能。此外,脉冲电流可以促进位错运动和再结晶,对晶粒细化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脉冲电流辅助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轧制、拉拔、弯曲、旋压等金属变形及加工工艺中,该技术尤其适用于高强度、难变形金属材料的变形和加工。
现有技术中,超声固结制备Ti/Al复合材料预制坯时,由于其功率的限制,超声能量不能穿透厚度较大的金属板材,也不足以使高强度合金在局部微区产生微小塑性变形,同时,有限的功率使材料表面的摩擦效应减弱,难以实现对氧化膜的破碎作用,导致对原子扩散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其次,在后续的反应过程中,效率低,容易出现裂纹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以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供一种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试样清洗;第二步,脉冲电流辅助超声固结成形;第三步,退火处理;第四步,脉冲电流辅助热压烧结。
进一步地,样清洗步骤为选用箔材为原材料,首先将箔材进行清洗,除去表面污渍,将箔材依次用丙酮和酒精清洗干净。
进一步地,脉冲电流辅助超声固结成形步骤是将0.1-0.2mm厚的原始板材依照Ti-Al-Ti-Al……Ti或Al-Ti-Al-Ti……Al的顺序利用超声固结的方法依次叠合在一起,超声固结过程中在金属箔材表面施加脉冲电流。
进一步地,退火处理步骤是将固结后的坯料在480-600℃/0.5-4h进行退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7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