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4022.8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2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海清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E04B1/94;E04F17/02;E06B5/10;A62C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楼 自动 防火 系统 | ||
1.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包括通过楼板(1)隔开的上下相邻分布的多层房间,每层房间通过隔墙(12)和承重墙(15)隔开形成相互相邻的多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其中相对的两侧壁为承重墙(15),另外相对的两侧壁分别为前墙(11)和隔墙(12),所述前墙(11)的中部设有窗户(14),所述隔墙(12)的一侧中下部设有门(1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12)内位于门(13)的一侧设有上下竖直延伸的第一壁腔式烟道(2),上下相对的多个房间的第一壁腔式烟道(2)一一相对且连通,每个房间的隔墙(12)的内外侧均设有用于打开第一壁腔式烟道(2)的阻风门(5),所述前墙(11)内位于窗户(14)的两侧均设有一个上下竖直延伸的第二壁腔式烟道(3),上下相对的多个房间的第二壁腔式烟道(3)均分别一一对应且连通,每个房间的前墙(11)内侧设有用于打开对应的第二壁腔式烟道(3)的阻风门(5),所述前墙(11)的内部下端位于窗户(14)的下方处设有一个连通两个第二壁腔式烟道(3)的第三壁腔式烟道(31),前墙(11)的内部上端位于窗户(14)的上方处设有一个第四壁腔式烟道(4),每个房间的第四壁腔式烟道(4)与正上方的一个房间的第三壁腔式烟道(31)连通,所述第四壁腔式烟道(4)的底部设有用于打开第四壁腔式烟道(4)的阻风门(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打开第一壁腔式烟道(2)的内外两个阻风门(5)均位于每个房间的隔墙(12)上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房间的用于打开第二壁腔式烟道(3)的阻风门(5)的数量为两个且阻风门(5)位于每个房间的前墙(11)内侧上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12)和前墙(11)内分别设有与第一壁腔式烟道(2)和第二壁腔式烟道(3)并列平行同步的喷淋管(71),所述喷淋管(71)上设有伸入第一壁腔式烟道(2)和第二壁腔式烟道(3)的喷淋咀(7),所述喷淋咀(7)位于阻风门(5)所在处,喷淋管(71)通过螺丝固定在隔墙(12)和前墙(11)内,上下相邻房间的喷淋管(71)分别对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风门(5)包括竖置横式阻风门和平置横式阻风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腔式烟道(2)和第二壁腔式烟道(3)的进口均采用竖置横式阻风门,所述第四壁腔式烟道(4)的进口采用平置横式阻风门,所述平置横式阻风门位于每个房间的前墙(11)的窗户(14)的正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置横式阻风门包括竖直横置的瓷砖(51)和位于瓷砖(51)正下方的瓷砖储槽(57),所述瓷砖储槽(57)开设在前墙(11)内侧上方或隔墙(12)内外两侧上方,所述瓷砖(51)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支架(52),所述支架(52)的上端设有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上抵口(59)和第一下抵口(58),所述瓷砖(51)的左右两端上部均设有一个缺口(510),瓷砖(51)和支架(52)之间设有感温玻璃球(54),所述感温玻璃球(54)的一端伸入缺口(510)内,感温玻璃球(54)的另一端伸入第一上抵口(59)和第一下抵口(58)之间的空间,感温玻璃球(54)的上下侧均压接有橡胶垫(55),上侧的橡胶垫(55)为两个,分别抵接缺口(510)上方的瓷砖(51)部位和第一上抵口(59)的下端面,下侧的橡胶垫(55)压接第一下抵口(58)的上端面,所述支架(52)的中间处向内侧延伸设有多个压接瓷砖(51)外表面的压簧(5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高楼自动防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2)通过螺栓(56)固定在前墙(11)或隔墙(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海清,未经廖海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40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古建筑下开口单材拱的拱口加固处理结构
- 下一篇:路边停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