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电刺激系统及一种止呕手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3801.6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杜俊英;方剑乔;房军帆;林咸明;邵晓梅;梁宜;陈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黄欢娣;邱启旺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刺激 系统 止呕手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电刺激系统,该系统通过电路设计,实现了微型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微型电刺激系统的止呕手环,止呕效果好,方便携带;同时,将固定的电极片设置的表带内侧,通过表带的缩紧调节使得电极片紧贴穴位,解决了传统的黏贴式电极片的重复利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刺激系统及一种止呕手环。
背景技术
妊娠、晕车晕船、外科手术、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恶心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内关”穴是减轻恶心呕吐的特效穴。“内关”穴穴位电刺激遵循中医针灸理论原理和原则,以电刺激的形式代替针刺刺激,不仅保留了针刺刺激的治疗效果,且具有非侵入性及操作简便等优势,正逐渐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但是,传统的,用于穴位刺激的脉冲发生模块通常采用基于变压器脉冲发生电路的设计,其体积大、功耗高、结构繁琐,同时,其输出的脉冲电流不稳定,需要额外配置稳压模块进行稳压处理。因此,目前的电刺激理疗产品通常无法实现微型化,只能在固定场所使用。另外,用于刺激的电极片通常为黏贴电极,体积大,不能针对确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而且,多次使用后,其粘性降低而影响其刺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电刺激系统及一种止呕手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型电刺激系统,包括脉冲发生模块、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分别与脉冲发生模块相连;脉冲发生模块包括电池模块、单片机、电感L1、三级管Q1~Q8、电阻R1~R8,肖特基二极管D1,电容C1~C2;所述电感L1一端与电池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基极与单片机的I/OP1.0口相连,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2连接后,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基极与单片机I/O P1.1口相连,发射极接地;电容C1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三级管Q5的发射极和三级管Q6的发射极;C2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7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5后,与单片机I/O P1.2口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极片相连;三级管Q7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集电极与第二电极片相连,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6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极片相连;电阻R8一端与三级管Q6的基极相连,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6一端与单片机I/O P1.3口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相连;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第二电极片相连,发射极接地,基极与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通过电池模块供电,并与单片机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与单片机相连。
一种止呕手环,包含表带,以及上述的微型电刺激系统,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均设置在表带内侧,且位置相对;脉冲发生模块嵌入于表带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发生模块位于第一电极片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表带为可伸缩表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对脉冲发生模块的电路设计,使之结构微型化。基于此,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微型止呕手环,止呕效果好,方便携带;
(2)将固定的电极片设置的表带内侧,通过表带的缩紧调节使得电极片紧贴穴位,解决了传统的黏贴式电极片的重复利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STC15W408AS单片机的示意图;
图2和3为本发明脉冲发生模块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3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板及飞机装配型架
- 下一篇:一种飞机机身与机头对接数字化装配布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