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离子电池负极的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1003.X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5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鞠治成;王宏;赵伟;戚秀君;崔永丽;史月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离子 电池 负极 碳包覆锑 多孔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离子电池负极的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碳包覆领域中的一员,多孔碳包覆锑纳米材料因其具有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等重要的特性,在催化,电化学储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材料的粒径及形貌结构对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都有严重影响,因此,就要有目的的对材料进行控制合成,以获得期望的优良性能。
由于锂离子电池的迅猛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探索从未停止,但是由于锂源的匮乏导致其不能无限制的为新能源电池提供稳定的支持。
利用化学性质相近的钾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来取代锂离子电池是科研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钾离子或钠离子的离子半径数倍于锂离子在脱嵌的过程中要求的空间就更大,并且钾离子或钠离子在合金化的过程中体积膨胀剧烈的问题也一直是钾离子电池商用道路上不可忽略的问题。这些缺点都反映于钾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的不稳定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低的特点上。基于这种缺点为了拓展钾离子或钠离子的脱嵌空间和提高比容量的前提下,锑作为一种能够稳定扩大电池容量的金属被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锑在合金化的过程中体积膨胀大影响其稳定性,容量保持率低也是行业内共同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的用于离子电池负极的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锑源和碳源搅拌吸收、均匀分散混合、碳化步骤,调控反应过程中技术参数,制备得到多孔碳包覆锑的结构,获得碳包覆锑多孔材料;将碳包覆锑多孔材料作为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作成电极片。
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锑源加入到1-10摩尔/升的锑源溶剂中配成锑源溶液;然后缓慢加入到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碳源中,直到全部被碳源吸收,得到混合物料;随后于真空冷冻干燥箱中,干燥1-20小时;
(2)将步骤(1)中经冷冻干燥后产物移至管式气氛炉中,在氩气环境中碳化1-15小时,碳化温度300-1200摄氏度,升温速度1-10度/分钟;
(3)将步骤(2)中碳化后的产物用洗涤溶液清洗干净并分离,随后放到真空冷冻干燥箱中,干燥1-15小时,得到碳包覆锑多孔材料。
所述的锑源为锑的化合物,选自辉锑矿(Sb2S3)、氟化锑(SbF3)、氯化锑(SbCl3)、溴化锑(SbBr3)、碘化锑(SbI3)。
所述的碳源选自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钠等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1)中,锑源溶剂是去离子水(H2O)、丙酮(CH3COCH3)、无水乙醇(C2H5OH)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1)中,碳源质量:锑源质量=1:10-10:1之间。
所述步骤(1)中,锑源溶剂优选去离子水(H2O)或无水乙醇(C2H5OH)。
所述步骤(1)中,锑源优选辉锑矿(Sb2S3)、溴化锑(SbBr3)或氯化锑(SbCL3)。
所述步骤(1)中,碳源优选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钠等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步骤(2)中,碳化温度优选为450-800度;时间为5-10小时。
所述步骤(3)中,洗涤溶液是去离子水、酒精、稀盐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并采用离心分离或布氏漏斗抽滤分离。
所述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用于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的方法是:
(1)按重量比为70:20:10的比例分别称取碳包覆锑多孔材料、炭黑和聚偏氟乙烯并混合,然后向混合物料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进行充分研磨或搅拌1-10小时,将得到的糊状混合物均匀的涂布在铜箔上,并于40-120℃条件下干燥,之后对涂有上述混合物的铜箔进行碾压,裁切制得电极片;
(2)在充满氩气的环境中,以常规方法将电极片、隔膜和金属片组装成扣式电池并进行恒流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测试;所述的离子电池包含锂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1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