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温器件检测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0977.6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9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秦继祥;汪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件 检测 方法 装置 烹饪 器具 | ||
1.一种感温器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第一预设时间获取感温器件的电压值并转化得到与温度对应的温度AD值;
计算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前后的采样的温度AD值的差值,根据理论特性推出的理论电压差值;将实测的温度AD值差值的绝对值与理论计算差值的绝对值相除,若变化趋势不一致,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
所述若变化趋势不一致,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包括:
判断比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记录比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次数,若该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器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若变化趋势不一致,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感温器件的温度值所处温度区间;
在温度处于低温区域时,间隔第二预设时间连续采样n个值,获得(n-1)个前后相邻采样值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并开始计数,其中n为正整数且n>1;
当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次数达到(n-1)次时,开始计时,累计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发出感温器件异常的报错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器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若变化趋势不一致,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感温器件的温度值所处温度区间;
在温度值处于高温区域时开始计时,判断计时时长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时间;
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获取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感温器件的温度AD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最大值和最小值做差,判断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
在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器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时时长未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
判断感温器件的温度AD值是否大于当前最大温度值;
若是,将该温度AD值设为最大温度值;
若否,判断该温度AD值是否小于当前最小温度值;
若该温度AD值小于当前最小温度值,将该温度AD值设为最小温度值。
5.一种感温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样模块,间隔第一预设时间获取感温器件的电压值并转换得到对应温度AD值;
第一判断模块,计算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前后的采样的温度AD值的差值,根据理论特性推出的理论电压差值;将实测的温度AD值差值的绝对值与理论计算差值的绝对值相除;
第一报错模块,判断比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记录比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次数,若该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器件检测装置,其特质在于,所述感温器件检测装置还包括:
温度区间判定模块,判断感温器件采样值所处的温度区间;
将采样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小于预设温度值划分为低温区域,进入低温区域的异常判定;
大于预设温度值划分为高温区域,进入高温区域的异常判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温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温度处于低温区域时,进入第二判断模块进行判定;所述感温器件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在温度处于低温区域时,间隔第二预设时间连续采样n个值,获得(n-1)个前后相邻采样值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并开始计数,其中n为正整数且n>1;当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次数达到(n-1)次时,开始计时,累计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发出感温器件异常的报错信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温度处于高温区域时,进入第三判定模块进行判定,所述感温器件检测装置还包括:
计时模块,进入第三判定模块时开始计时,判断计时时长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时间;
第三判断模块,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间时,获取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感温器件的温度AD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最大值和最小值做差,判断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
第三报错模块,在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发出采样异常报错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9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