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STP1基因多态性检测体系及其试剂盒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40244.2 申请日: 2017-07-05
公开(公告)号: CN107267620A 公开(公告)日: 2017-10-20
发明(设计)人: 王明;赵会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赛安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代理人: 任益
地址: 200436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gstp1 基因 多态性 检测 体系 及其 试剂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多态性的检测产品以及该产品所用到的引物、探针、检测体系,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因组DNA在某一特定的核苷酸位置上发生转换、颠换、插入或缺失,并且其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多态性与某些基因组DNA的修复功能有关,多态性可以显著影响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子水平的疾病诊断可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指导。

GST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1),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是一类负责多种致癌物质代谢的酶类家族GSTs中的一员,由于Ⅱ相代谢酶GSTs参与致癌物在体内的解毒过程,同时该酶系中许多成员(如GSTP1)的编码基因具有多态性,基因的变异可以改变相应的酶激活或灭活异源底物的能力,可能增加个体患肿瘤的危险性,研究已经发现的该基因的一种A342G碱基突变多态型,使编码第105位氨基酸从Ile改变成Val,影响了基因的功能,从而相当于增加了环境毒素和致癌物质的浓度,提高了个体罹患一系列类型癌症的风险。检测GSTP1A342G位点的基因型,对于癌症发病的早期预警,癌症治疗的药物筛选以及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测采用一代测序、FLP、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杂交、等位基因特异的PCR和基因芯片等技术,但是操作过程繁琐,需要更换反应管而易发生污染,多需要电泳和多步后处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或仪器设备昂贵,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传统的巢式PCR反应由于有2次PCR扩增,不但耗时、开管操作极易造成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及结果的不准确性,而检测结果需要电泳及凝胶成像系统才能看到结果,从而降低了扩增多个靶点的可能性,从PCR到检测结果出来大约需要5h,主要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和医学检测研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在样本初始模板量低的条件下准确检测出样本基因GSTP1的A342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的GSTP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以及该试剂盒所用的检测体系。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GSTP1基因多态性检测体系,包括检测引物对、检测探针和肽核酸,

所述检测引物对包括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外侧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外侧上游引物、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外侧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外侧下游引物、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内侧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内侧上游引物、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内侧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内侧下游引物;所述外侧上下游引物引入脱氧次黄嘌呤;

所述检测探针包括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为野生型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的野生型探针和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为纯合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的纯合子探针;所述野生型探针和纯合子探针引入脱氧次黄嘌呤和错配碱基;所述肽核酸包括与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的内侧上游引物部分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肽核酸和与检测GSTP1基因A342G多态性位点的内侧下游引物部分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的肽核酸。

上述GSTP1基因多态性检测体系还包括内参引物对、内参探针、质控引物对和质控探针;

所述内参引物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内参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所述内参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

所述质控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所述质控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质控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

上述各个探针的5’端设有荧光报告基团,所述各个探针的3’端设有荧光淬灭基团;所述荧光报告基团是FAM、HEX、ROX或Cy5,所述荧光淬灭基团是BHQ1、BHQ2或TAMRA。

上述外侧上下游引物在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0.05μm/l,所述内侧上下游引物在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0.19μm/l,所述肽核酸在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为1nm/l,所述野生型探针在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为0.19μm/l,所述纯合子探针在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为0.19μ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安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安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