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电促进巴氏芽孢杆菌诱导沉积碳酸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9622.5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瑞;雷学文;毛炎炎;李勇;张浪;吴苇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80 | 分类号: | C12N9/80;C12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彭劲松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电 促进 芽孢 杆菌 诱导 沉积 碳酸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诱导沉积碳酸钙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通电促进巴氏芽孢杆菌诱导沉积碳酸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固化是一种新型环保固化方法,其中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主要是高产脲酶菌),通过为其提供丰富的Ca2+及含氮源的营养盐,快速析出具有优异胶结作用的方解石型碳酸钙结晶的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以下简称MICP)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多孔介质材料的堵漏以及松散砂颗粒的固化。巴氏芽孢杆菌是现阶段研究和使用比较成熟的高产脲酶菌种。钱春香等使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技术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了修复,在0.5mm以下的裂缝中取得了不错的修复效果(陈怀成,钱春香,任立夫.基于微生物矿化技术的水泥基材料早期裂缝自修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3),606-610.)。赵茜开展了巴氏芽孢杆菌催化尿素水解进行MICP固化砂土的研究,当使用可以使溶液自由通过的柔性模具时固化效果最好(赵茜.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土壤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这些研究表明碳酸钙的生成量直接影响MICP技术的使用效果,在一定的界限内碳酸钙生成量越多,固化效果越好。现阶段提高碳酸钙生成量的方法主要是增加浓度、添加量,以及多次注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巴氏芽孢杆菌产生脲酶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诱导沉积碳酸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促进巴氏芽孢杆菌产生脲酶的方法,为通电培养巴氏芽孢杆菌的方法,优选在0.4-1.6V电压下进行培养。更优选的,在1.2V电压下进行培养。在通电条件下培养巴氏芽孢杆菌,能够促进巴氏芽孢杆菌产生更多的脲酶。
所述的通电培养巴氏芽孢杆菌使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优选为:胰蛋白胨15g,蛋白胨5g,NaCl 5g,尿素20g,水1L,pH 7.3。
通电培养巴氏芽孢杆菌能够促进菌种产生更多的脲酶,其培养液在含氯化钙和尿素的体系中诱导产生碳酸钙的速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通电培养巴氏芽孢杆菌的方法能够用于诱导沉积碳酸钙,快速产生更多的碳酸钙,以应用于多孔介质材料的堵漏、松散砂颗粒的固化以及其他与MICP技术有关的实际应用中。
上述巴氏芽孢杆菌优选为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购买于美国菌种保藏中心。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能够促进巴氏芽孢杆菌产生更多的脲酶,进一步加速碳酸钙的生成,与电渗灌浆法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通电电压与生成碳酸钙质量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由于微生物的耐受电压一般在0-2V之间,因此在0-2V之间每隔0.2V设置一个梯度对巴氏芽孢杆菌进行通电培养。
用接种针将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接种到100mL液体培养基中,在30℃恒温摇床中,用各电压通电培养24h。其中,培养基成分为:胰蛋白胨15g,蛋白胨5g,NaCl 5g,尿素20g,水1L,pH 7.3。
配制尿素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两者浓度都为1mol/L)作为钙盐溶液。取各电压下通电培养的菌液1mL,分别与15mL钙盐溶液混和,震荡均匀后在30℃下静置20min,测量生成的碳酸钙质量。
结果如图1所示,当通电电压为1.2V时,所培养得到的巴氏芽孢杆菌菌液与钙盐溶液反应诱导生成的碳酸钙量最多。
实施例2
通电培养促进巴氏芽孢杆菌诱导沉积碳酸钙,其实就是促进了尿素的分解,从而生成了更多的碳酸钙。巴氏芽孢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会产生脲酶将尿素水解,形成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过程为:CO(NH2)2+2H2O→(脲酶催化)→CO32-+2NH4+。这就使原本不导电的尿素水解成可导电的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从而使溶液电导率上升,所测每分钟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值与酶分解尿素的速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单位时间溶液电导率的变化率来反映通电对巴氏芽孢杆菌产生脲酶的促进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96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