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合成触媒采用氮气提前升温开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8615.3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姚刚;尤加强;吴章;齐兆焜;晋伟;徐美同;吕世兴;杨海霞;孙岩;汪会永;韩宪亮;姜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4 | 分类号: | C01C1/0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蒙海云 |
地址: | 8314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触媒 采用 氮气 提前 升温 开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氨合成触媒升温技术领域,是一种氨合成触媒采用氮气提前升温开车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向氨合成装置中充入氮气对触媒进行升温。本发明首次公开了采用氮气对氨合成触媒进行升温开车,本发明所述的的氨合成触媒采用氮气提前升温开车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升温开车法而言,本发明能够缩短触媒升温开车时间,从而能够更快的恢复氨合成生产,不仅节约了开车费用,而且还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举两得;另外,氮气在氨合成装置系统内循环,对系统换热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减少气体排放时间,同时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保工作有巨大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合成触媒升温技术领域,是一种氨合成触媒采用氮气提前升温开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氨合成系统装置恢复生产,如系统大修、系统短停、系统跳车等情况下,只要触媒床层温度达不到反应点温度,都首先要进行触媒升温工作。触媒升温,各种工艺流程氨合成系统,从理论学习资料、学校课本上、论文上均是论述采用氢氮气或氨合成系统循环气(氢氮气)进行升温理论的,没有采用氮气升温方法的论述和应用方面指导资料。
氨合成系统开车,触媒升温一般采用下述两种方法进行。
第一种,触媒采用新鲜氢氮气体进行升温方法,是公认的传统方法。采用此方法一般是系统大修或长期停车,系统压力卸掉,或系统处理问题,系统压力卸掉的时候。然后,气化等前工序开车运行产出煤气,净化工序处理气体合格后,氨合成系统进行补入新鲜气体(氢氮气体)。如果系统采用的是活塞式压缩机,则直接开压缩机建立系统气体循环,然后启动电加热器或开工加热器进行触媒升温。此方法,在触媒升温期间(如从触媒常温升起,按45±5℃/小时速率进行,正常需要约10小时),前工序大部分时间有效气体将被迫进行放空,造成巨大浪费。
如果氨合成系统采用的压缩机是气体压缩与合成循环气补压联合一体式离心压缩机,压缩机启机则需要有新鲜气介质条件下,才进行启机运行。触媒升温也是有新鲜气通过压缩机进入氨合成系统后,才进行升温。正常情况下,气化产出煤气到液氮洗送出合格氢氮气到氨合成,需要12小时。而压缩机启动到正常运行需要2小时。氨合成触媒按45±5℃/小时速率从常温开始升温到结束转入正生产,需要10小时。所以,整个系统恢复生产,约有近20多小时时间有效气体被迫进行放空,消耗巨大,经济浪费严重,而且碳化合物排入大气,造成环保污染。
第二种,触媒采用氨合成系统循环气体进行升温法。此种方法,必须是系统内保存必要压力≥6.0MPa的循环气,如果采用活塞式压缩机,直接启动建立气体循环即可投用开工加热器或电加热器进行触媒升温。但对于采用离心式联合压缩机系统工艺,还没有直接采用系统循环气启动运行压缩机和进行触媒升温的先例。那也是要等新鲜气合格后,才开始进行启动压缩机,建立系统循环,然后进行触媒升温。同样存在着长时间等待新鲜气,然后长时间有效气体被迫放空,消耗高,经济浪费严重,环保污染的问题。整个开车时间也需要20多个小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合成触媒采用氮气提前升温开车的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氨合成触媒升温开车方法存在开车时间较长的问题;本发明首次公开了采用氮气对氨合成触媒进行升温开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氨合成触媒采用氮气提前升温开车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向氨合成装置中充入氮气对触媒进行升温。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8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FT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