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段切换枢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8559.3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戴日南;胡源清;周贤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G06F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枢轴 | ||
1.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10)、第二轴(20)、内定位板(11)、扭力弹片组(30)、内隔板(12)、第一凹凸轮组(40)、定位隔板(13)、第二凹凸轮组(60)、外隔板(14)及外定位板(15);第一轴(10)的一端和第二轴(20)的一端分别依次贯穿内定位板(11)、扭力弹片组(18)、内隔板(12)、第一凹凸轮组(40)、定位隔板(13)、第二凹凸轮组(60)、外隔板(14)及外定位板(15),且第一轴(10)位于第二轴(20)的正上方;
第一凹凸轮组(40)和第二凹凸轮组(60)均包括有套设在第一轴(10)上且与第一轴(10)连动连接的上凹轮、套设在第二轴(20)上且与第二轴(20)连动连接的下凹轮及位于上凹轮与下凹轮之间且可相对定位隔板(13)上下移动的中间凸轮,中间凸轮具有上凸部和下凸部,上凹轮上设置有可与上凸部凹凸配合的短凹弧,下凹轮上设置有可与下凸部凹凸配合的长凹弧,第一凹凸轮组(40)中的短凹弧与第二凹凸轮组(60)中的短凹弧在第一轴(10)的周向上错开设置,且第一凹凸轮组(40)中的长凹弧与第二凹凸轮组(60)中的长凹弧在第二轴(20)的周向上错开设置;
所述第一凹凸轮组(40)的所述上凹轮或者所述第二凹凸轮组(60)的所述上凹轮设置有上止挡凹弧(701);
所述第一凹凸轮组(40)的所述下凹轮或者所述第二凹凸轮组(60)的所述下凹轮设置有下止挡凹弧(702);
所述定位隔板(13)上设置有可与上止挡凹弧(701)配合的上止挡凸部(131)和可与下止挡凹弧(702)配合的下止挡凸部(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挡凹弧(701)和所述下止挡凹弧(702)设置在同一组凹凸轮组的所述上凹轮和所述下凹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挡凹弧(701)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所述下止挡凹弧(702)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凸轮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内隔板(12)、所述定位隔板(13)及所述外隔板(14)的中部均设置有可与延伸部置入配合的槽口,且延伸部可在槽口内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凹弧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可与所述下凸部凹凸配合的定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凹弧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片组(30)包括若干个弹片(31),每一弹片(31)的上端部设置有可与第一轴(10)干涉配合的第一包夹孔,每一弹片(31)的下端部设置有可与第二轴(20)干涉配合的第二包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10)的另一端连接有能与第一轴(10)连动连接的上连接片(55);所述第二轴(20)的另一端连接有能与第二轴(20)连动连接的下连接片(56)。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段切换枢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10)和所述第二轴(20)均包括第一连接段(51)、第二连接段(52)及第三连接段(53),第一连接段(51)与第二连接段(52)之间设置有可作用于所述内定位板(11)的限位环(54),第一连接段(51)的横截面和第三连接段(53)的横截面均呈非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未经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85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扬声装置、扬声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