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硬度保温多功能软瓷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8256.1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1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实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卓(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02;E04F13/07 |
代理公司: | 42250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千慧 |
地址: | 22115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瓷材料 保温 玻璃纤维网格布 远红外陶瓷材料 负离子粉体 低温加热 力学性能 装饰材料 第一层 高硬度 软瓷 加热 制备 赋予 | ||
本发明制备了一种高硬度保温多功能软瓷装饰材料,主要是通过使用第一层软瓷材料中含有远红外陶瓷材料,第二层含有负离子粉体,在第二层下面铺附有低温加热丝的玻璃纤维网格布。本发明通过对软瓷材料的结构进行设置,能够显著的提高软瓷材料的硬度,同时赋予软瓷材料一定保温和加热的功能,通过对配料的设计,能够提高软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建筑装饰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高硬度保温多功能软瓷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软瓷是一种新型柔性面状装饰材料,以水性聚合物乳液与水泥、泥土、石英砂或矿粉等无机物通过成型加工得到,是一种生态环保建筑材料。软瓷的外观酷似陶瓷,但缺乏传统陶瓷材料冰冷、沉重、易碎的质感,具有质轻体薄、拒水透气、色泽天然、花纹繁多及柔韧而富有弹性等特点,而且易裁剪、粘贴,成本低,施工便捷,适用于外墙、内墙及地面等建筑装修,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相继开发出仿石材、仿皮纹、仿木纹等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软瓷,这些软瓷材料符合建筑回归自然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消除异味,抑菌抗菌,温暖舒适等要求。另外,表面光滑的软瓷材料,其手感好,在装饰中显得更加有档次。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许多对软瓷的研究,但是很少有对软瓷材料多功能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进行报道。
现有公开的文献中,如公开号为CN101823860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高强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将纤维直接与浆料混合,同时其制备出的土板表面粗糙,不是一种装饰用的材料。
公开号为CN104831891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陶板饰面一体化板,其使用了玻璃纤维作为卷材,并未提及到如何制备出的板材,表面不够光滑,并且存在混合不均匀,强力不理想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软瓷材料大多强力相对较差,软瓷材料表面硬度较低,容易刮花,同时市面上很少见到具有加热功能的软瓷材料,另外在制备软瓷材料时,尤其是多功能的软瓷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制备出一种高硬度保温多功能软瓷装饰材料,使该材料在不损失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同时具有远红外和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明显的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还具备解热功能,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
一种高硬度保温多功能软瓷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制乳液:取硅丙乳液20-30份、无机颜料1-3加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料;
步骤(2)配制远红外陶瓷粉层:取远红外陶瓷粉10-20,水泥5-30份、石英砂25-35份,偶联剂1-3份加入到捏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粉料;
步骤(3)配制负离子粉层:取负离子粉10-20,水泥5-30份、石英砂25-35份,偶联剂1-3份加入到捏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粉料;
步骤(4)配制混合物料:将步骤(2)得到的第一混合粉料加入到步骤(1)中得混合乳液料中,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料;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混合粉料加入到步骤(1)中得混合乳液料中,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料;
步骤(5)制模:将第一混合物料倒入到模具中,倒入量为模具总量的1/4-1/2,待物料自然干燥,倒入第二混合物料,填满模具,铺设含有低温加热丝的玻璃纤维网格布;
步骤(6)、将模具送入烘箱,固化,成型,干燥,脱模,获得表面光滑高强度多功能软瓷装饰材料。
在软瓷材料固化成型的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挥发,软瓷材料结构中其实存在一定的空隙,空气等小分子能够通过软瓷材料中的微细孔洞,因此,这也导致负离子粉产生的负离子能够通过这些孔洞释放到软瓷材料结构以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卓(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万卓(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82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