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茎尖微芽嫁接穿刺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38057.0 申请日: 2017-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7094511B 公开(公告)日: 2019-05-28
发明(设计)人: 刘月;刘惠民;李贤忠;王连春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30 分类号: A01G2/30
代理公司: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代理人: 赛晓刚;方金敏
地址: 650224 ***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茎尖微芽 嫁接 穿刺
【说明书】:

发明属于果树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芽嫁接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茎尖微芽嫁接穿刺法。本发明所述茎尖微芽嫁接穿刺法,包括了如下步骤:取1‑2mm包含3‑4个叶原基的接穗,将接穗在1mg/L 6‑BA中浸泡10min进行预处理;在无菌条件下,砧木去顶留茎长1.5‑2cm,距顶端5‑8mm处纵切一刀划通,切口在茎段1/3处木质部与韧皮部交接处划通,茎段两侧形成“|”型切口,将接穗保留3‑4个叶原基移至切口内。本发明通过茎尖微芽嫁接穿刺法,改善传统茎尖微芽嫁接,如倒“T”接法,劈接法,三角形法等操作难,切口大,接穗固定不稳,且在生长中易失水,难以与砧木充分结合的问题,从而提高茎尖微芽嫁接成活率,提高脱毒苗的生产效率,为日后无毒苗育种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领域,涉及一种茎尖微芽嫁接方法,特别是一种茎尖微芽嫁接穿刺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科技发展,果树在栽培过程中常采用无性繁殖,而无性繁殖虽然能扩大生产效率,但果树在生产中会因此交叉感染多种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很多传染性疾病如柑橘黄龙病不仅是毁灭性病害,且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抑制黄龙病病毒而不伤害植株本身。因此建立完整的葡萄柚无病毒苗木繁殖体系迫在眉睫。目前,控制果树病毒类病毒的方法有四种,其中茎尖微芽嫁接就被证实能获得无毒苗。STG(Shoot-tip Grafting)茎尖嫁接技术是1972年Murashige首次提出的方法。1975年Navarro在此加以改进将茎尖分生组织嫁接到经过脱毒培养的试管砧木上得到完整植株,通过检测证明STG可以脱除柑橘衰退病、鳞皮病和裂皮病。微芽嫁接不仅能有效果树分离复合感染的病毒,同时解决木本植物组培生长缓慢、生根困难的问题,还能明显缩短果树童期。茎尖微芽嫁接技术在人为控制下不受天气,季节,温度等因素限制,可应用在果树抗性育种、苗木快繁等方面。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利用茎尖微芽嫁接脱毒技术获得无毒苗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在苹果、梨、柿子、樱桃等果树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柑橘成年态果树离体组织分化困难,因此很多学者开展了微芽嫁接脱毒试验,Nararro通过茎尖微芽嫁接STG成功获得脱毒苗柑橘母株,之后以无毒母株为基础大力推广无病毒接穗,极大地提高了西班shoot-tip grafting牙柑橘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育种成本。刘建雄、宋瑞琳、姜玲等,分别选择了碰柑、温州蜜柑、雪柑等几十个品种成年树体上的茎尖用以微芽嫁接,将嫁接苗通过指示植物鉴定,结合多年田间观察,以及病毒学鉴定后分别证明脱除了衰退病、裂皮病、黄龙病病原体和传染性杂色花叶病。虽然试验成功获得了无病毒的柑橘苗木,微芽嫁接操作难度大对环境和技术要求高,因此总是存在嫁接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田间嫁接法应用在茎尖微芽嫁接上,常用在微芽嫁接的方法有“T”接法,劈接法,三角形法。目前除了三角形法效果较好之外,其余嫁接方法皆存在成活率不高的问题。T”接法微芽嫁接,伤口较大,且暴露在空气中,易失水,另外,存在砧穗结合不稳,切口易干枯的缺点;劈接法伤口过大,接穗容易脱水死亡,嫁接成活率低;△接法:与茎段呈45°,在两侧分别切下,然后横切一刀。因此,操作方法程序较为复杂,砧木容易损坏,嫁接难度大,耗时长。

因此,能否提供一种茎尖微芽嫁接方法,解决常规嫁接技术嫁接接穗容易失活以及砧穗结合不稳,以提高嫁接成活率,从而解决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茎尖微芽嫁接方法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茎尖微芽嫁接穿刺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1-2mm包含3-4个叶原基的接穗,将接穗在1mg/L 6-BA中浸泡10min进行预处理;

2)在无菌条件下,砧木去顶留茎长1.5-2cm,距顶端5-8mm处纵切一刀划通,切口在茎段1/3处木质部与韧皮部交接处划通,茎段两侧形成“|”型切口,将接穗保留3-4个叶原基切取茎尖嫁接至切口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8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