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网逆变器Narendra自适应控制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7015.5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9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林琼斌;卢志钢;苏先进;柴琴琴;蔡逢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网 逆变器 narendra 自适应 控制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Narendra自适应控制算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技术的发展,对并网逆变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电子装置是一种强耦合,非线性的系统。目前单纯地采用线性控制,如PID控制可以满足多数场合,但其控制性能有限,并不能完全消除逆变器误差。同时,由于电网含有各种谐波,及其幅值的波动,电路中的杂散参数影响将对系统带来干扰,并且逆变器带有感性滤波元件与DSP数字控制存在的时滞问题,以及控制器设计时将逆变器的桥臂输出作为一个常系数比例环节,而系统是非线性,其比例系数应该是时变的。以上因素将大大降低并网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并且这些参数变化是不可测的。因此,为改善进入电网的电流波形质量,可以在已设计完成的理想控制器环节引入自适应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并网逆变系统性能,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Narendra自适应控制算法,该算法在原先设计完成的控制器上加入Narendra自适应控制,可以根据自适应律对控制器进行调节,使得被控对象的动态、静态性能逼近所设定的参考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网逆变器Narendra自适应控制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引入两个辅助信号发生器F1、F2,其中,辅助信号发生器F1的状态方程、输出方程和传递函数分别为:
ω1=cTv1
辅助信号发生器F2的状态方程、输出方程和传递函数分别为:
令yp=hTxp,
ω2=dTv2+d0yp
式中v1,v2,c,d为(n-1)维列向量,I为单位矩阵,yp为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F1和F2的Λ和b完全相同,可分别表示为:
其中,l1、ln-1为假设的变量;列向量c和d可分别表示为:
cT=[c1 c2 … cn-1],dT=[d1 d2 … dn-1]
传递函数W1(s)和W2(s)中的分母N(s)是(n-1)阶首一古尔维茨多项式,分子C(s)和D(s)都是(n-2)阶多项式,它们的系数分别是向量c和d的元素;
设并网逆变器的传递函数为:
则辅助信号发生器与并网逆变器一起组成的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Vd为输入电压,L为电感量,r(s)为输入信号,yp(s)为输出传递函数,k0为系数;
选取参考模型,设参考模型的传递函数为Wm(s),为使得并网逆变器实现自适应控制,则需并网逆变器的传递函数与参考模型的传递函数相同,即Wp(s)=Wm(s),便可得到辅助信号发生器参数;
设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与参考模型输出间的误差为e1=yp-ym;
设2n维向量ω表示系统中的信号向量为
设2n维向量θ表示系统中可调节参数向量为
θT=[k0 cT d0 dT]
接着根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选取Lyapunov函数为
式中P和г都是正定对称矩阵;虽然在这边引入P矩阵,但只是用来过渡,实际上并不需要求出实际矩阵参数;为方便计算,可令г矩阵为单位矩阵,可得自适应律为
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大学;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7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