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林下竹荪和药用蚯蚓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6390.8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4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侯宪文;符瑞益;文少白;王定美;李光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23K50/90;A23K10/37;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张立娜 |
地址: | 571101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林下 竹荪 药用 蚯蚓 循环 利用 生态系统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领域,涉及一种在橡胶林下构建“竹荪-药用蚯蚓”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在林木种植过程中,有效结合林木业、种植业和采集业等特点,实现多项发展,科学经营发展林木资源和土地资源,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种植品种,进行复合型生态保护,实现循环再生和协调互补。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要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重点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及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蘑菇、姬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技术已得到大力发展和推广。如果剩余的菌渣能继续加以利用,延长食物链将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由于我国橡胶种植效益下降、重用轻养等而导致胶林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充分利用橡胶林下资源,提高橡胶种植的综合收益,开展林下间作南药、林下种植食用菌、林下种植花卉等多种模式,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保障橡胶产业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在林下有关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模式与技术,解决了单一种养殖效益低、管理难度大、投入风险性大等问题,又能改变林下土壤结构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橡胶林下土壤生态环境。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林下构建“食用菌-药用蚯蚓”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食用菌,郁密度为0.7-0.9的林地;
(2)在步骤(1)所选林地的行间分布建畦床,栽培食用菌;栽培所述食用菌所用的培养料是将下述原料堆制发酵而成:质量配比为(1500-2000)Kg:(1500-2000)Kg:(500-800)Kg:(40-60)Kg:(20-30)Kg的直径为0.5-1.0cm的木屑片、锯末屑、谷壳、尿素和过磷酸钙;
(3)对步骤(2)所栽培的食用菌进行管理和采收;
(4)待所述食用菌采收完毕,投放药用蚯蚓,亩投放药用蚯蚓的蚓种30-50Kg。
(5)对步骤(4)投放的药用蚯蚓进行管理和采收。
在步骤(2)中,所述培养料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堆制所述原料发酵而成的:由下至上依次铺一层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接着再依次铺一层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m;所述原料堆好后按每100Kg干料浇55-65Kg水,以后每7-10天翻堆一次,原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后获得所述培养料。
在步骤(2)中,栽培所述食用菌时,每亩所述林地所用所述培养料对应的所述原料的量为:直径为0.5-1.0cm的木屑片1500-2000Kg,锯末屑1500-2000Kg,谷壳500-800Kg,尿素40-60Kg,过磷酸钙20-30Kg。
在步骤(2)中,所述食用菌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栽培的:在所述林地的行间分布建畦床,开挖深20-25cm、宽50-60cm的两条平行沟,沟间距60-80cm,然后铺上一层8-10cm厚的所述培养料,点播一层所述食用菌的菌种,继续铺一层6-8cm厚的所述培养料,又点播一层所述食用菌的菌种,再盖一层5-6cm厚的所述培养料,最后表面覆盖一层3-5cm厚的细土,用脚适当踏实,然后加上覆盖物(如稻草或茅草等物)以遮荫保水。根据地形铺设喷带,保证有水能淋到培养床。
在步骤(3)中,是按照如下步骤的方法对所述食用菌进行管理和采收的:保持覆土湿润,培养50-80天,在现蕾前10天除去畦面杂草,每采完一批所述食用菌后,每亩用复合肥6-8Kg溶于600-1000Kg水中进行喷施;每年3月-5月为采收期,用小刀割断菌索、摘除菌盖和菌托,及时在蔑筛上摆放好,放进烤房进行烘干。
在步骤(4)中,所述食用菌采收获完毕,挖开畦床察看所述培养料状况,所述培养料颜色变深即投放所述药用蚯蚓的蚓种;投放所述药用蚯蚓的蚓种时,每间隔2-3米投放0.5Kg所述蚓种,所述蚓种带土埋入所述培养料中任其自由活动,之后喷水湿润土壤和培养料帮助蚯蚓湿润体表利于行动。
在步骤(5)中,是按照如下步骤的方法对所述药用蚯蚓进行管理和采收的:保持所述林地表土湿润,培养150-210天(如180-200天),所述药用蚯蚓的体长35厘米以上即可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6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葡萄和生姜高产套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用菌菌棒接种槽挤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