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囊型输尿管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5607.3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韩广源;倪山;张国庆;谢海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沙工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尿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囊型输尿管导管。
背景技术
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成人输尿管全长25~35厘米,位于腹膜后,沿腰大肌内侧的前方重直下降进入骨盆,输尿管有三个狭窄部: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最后一个在进入膀胱壁的内部,这些狭窄是结石、血块及坏死组织容易停留的部位,女性输尿管则越过子宫颈外侧至膀胱,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有一种特殊结构,即瓦耳代尔鞘,它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内尿液返流到输尿管。
医学上在治疗尿道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时,都会使用到输尿管导管,它主要是将患有尿道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将患者肾脏内的尿液排入患者的膀胱内,而目前现有的输尿管导管在使用时,输尿管导管不能对尿液起到有效的止回作用,这样当膀胱内的尿液会沿输尿管导管进入患者的肾脏内,从而出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伤害的问题,不利于手术的后续开展,给患者的后续恢复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囊型输尿管导管,具备对输尿管导管起到止回作用的优点,解决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囊型输尿管导管,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表面的底部套设有止回管,所述止回管内腔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输液管的底部环向设置有密封块,所述止回管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活动槽,且两个活动槽相对应的一侧横向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密封块配合使用的密封圆球,所述止回管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底部贯穿止回管并延伸至止回管的底部,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管内腔顶部的两侧和出液管内腔底部的两侧均横向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远离进液管和出液管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密封板的一端均贯穿至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外部,所述插杆远离密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消毒弧板,所述消毒弧板的表面均匀分布有消毒药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气囊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气体吸附弧板,所述气体吸附弧板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吸附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膜,所述第一输液管表面的底部与止回管内壁的顶部为紧密配合,所述止回管内腔的底部与第二输液管表面的顶部为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止回管、密封圆球、第二定位块、活动板、活动槽、第一定位块、复位弹簧和密封块的配合使用,可对输尿管导管起到止回的作用,这样输尿管导管的使用效果更好,解决了输尿管导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因输尿管导管缺乏止回装置,造成尿液从患者的膀胱,沿着输尿管导管进入患者的肾脏内,从而出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伤害的问题,有效的保护了患者,适合推广使用。
2、本实用通过密封板和插杆的配合,可对进液管的进口和出液管的出口进行有效密封,避免了输尿管导管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外界的有害细菌进入进液管和出液管内,从而导致输尿管导管出现被污染的问题,给患者的后续使用带来影响,通过操作手柄,方便医护人员快速的将密封板和插杆,从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内腔取出,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消毒弧板,可对尿液中的有害细菌进行有效灭杀,避免了尿液中的有害细菌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影响,有效保护了患者,通过气体吸附弧板,可对尿液流经后的气体进行有效吸附,避免了气体从输尿管导管内挥发后,气体对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通过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配合,可对复位弹簧进行有效定位,避免了复位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出现左右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止回管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气囊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气囊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A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沙工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沙工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