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型生物质气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5454.2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克;赵彬;白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振克 |
主分类号: | C10J3/46 | 分类号: | C10J3/46;C10J3/58;C10J3/72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41115 | 代理人: | 张天禧 |
地址: | 47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生物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气化技术领域,涉及生物质气化炉,具体是一种成型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主要包括:炉体,炉内胆,热水套,炉篦,排渣口,炉内胆分为以散松生物质为原料的干燥区、热分解区、下吸氧化反应区和还原区,存在着以下主要缺陷,制约着推广应用:
1、由于采用散松生物质干燥区,所以需要对松散生物质(如植物秸秆,农林修剪、加工废弃边料)在干燥区压实,不仅喂料不方便,而且占据内胆空间较大;
2、下吸氧化反应区,在负压条件下,为反应区提供进风,影响气化强度和气化效率;
3、热水套只起到余热加热冷水作用;气罐在炉外另行设置,在负压条件下,产气会与炉内水汽、烟气等杂气混合从上部输出到气罐,影响产气质量,需要另行净化;
4、炉篦上部容易结渣,渣块大,破渣排渣困难,影响运行安全和工作效率;
5、排渣口起尘点扬尘大,严重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生物质气化炉的上述诸多缺陷,能够有效解决秸秆焚烧、浪费资源、大气受污染问题,开发废弃秸秆可再生能源,提出一种成型生物质气化炉。
本发明创造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成型生物质气化炉,其结构包括:机架,立式炉体,生物质加料口,点火口,内胆自上而下分为生物质干燥区、热分解区、氧化反应区和还原区,热水套,炉篦,排渣斗,其中,内胆采用悬挂内胆,生物质干燥区为成型生物质干燥区,氧化反应区为区前鼓风氧化反应区,在内胆与热水套之间设置产成气气室和风室,炉篦采用回转破渣炉篦,在回转破渣炉篦的上部中心设置与产成气气室相连通的汇气孔道,排渣斗采用积灰斗,在积灰斗内设置拨灰犁,在积灰斗下方接设螺旋排灰筒,在螺旋排灰筒的进灰口设置加湿嘴,在螺旋排灰筒的出口设有自动出灰盖。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区前鼓风氧化反应区,采用在氧化反应区区前的内胆壁周上布置分风孔,鼓风由风室经分风孔微正压进入氧化反应区;
所述回转破渣炉篦,采用圆台状炉篦,在圆台状炉篦的圆台体的坡面上布设有破大渣棒,在圆台体的下周沿与内胆下部之间设置有相磨合的碎小渣齿圈组。
所述汇气孔道,在圆台状炉篦的平台中心上部设置有棱锥顶罩,在棱椎顶罩的下沿连设有罩檐,在罩檐下方布设有与内胆中部相直通的汇气孔道,汇气孔道与产成气气室汇合连通。
所述自动出灰盖,采用压簧灰盖,在灰盖的筒内侧还设置有散灰锥形体。
本发明创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措施所设计的一种成型生物质气化炉,由于内胆悬挂设置,便于设置区前鼓风微正压分风,便于设置回转破渣炉篦和所述积灰斗;由于采用固体成型生物质干燥区,不仅省去了松散物料压实装置,喂料方便,而且减少了内胆空间;由于采用鼓风提供空气气化剂,能使该气化炉在微正压条件下运行,提高了气化强度和效率;由于在内胆与热水套之间设置气室、风室,不仅避免了与内胆内所产生的水汽、烟气混杂,而且还能利用余热调节气室和风室内温度,进一步分离去除产成气携带的水份、烟气和焦油;由于炉篦采用回转破渣炉篦,使炉篦兼负破大渣、碎小渣、漏灰渣的功能,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生物质气化炉易结渣,排渣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该气化炉运行稳定、顺畅、安全;由于在炉篦上部中心设置汇气孔道,不仅能在内胆下部汇聚生成气,而且更重要起到将从内胆周壁上的分风进风引入到氧化反应区、还原区的中部,使布风均衡;由于采用积灰斗和拨灰犁,能使破碎后的灰渣不裸露,落灰顺畅;由于在螺旋排灰器的进灰口设置加湿嘴,能对积灰斗落灰抑制扬尘,对经过螺旋排灰器的灰渣加湿,利于推进和顶开自动出灰盖。
总之,本发明创造所设计的这种成型生物质气化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诸多突出的技术特征和显著的进步。
机样经试制反复改进,并试运行考核,表明技术成熟,可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创造一种成型生物质气化炉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具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振克,未经赵振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DoS攻击的防护系统
- 下一篇:网络风暴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