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级联远程光放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3741.X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6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迟荣华;李现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91 | 分类号: | H01S3/091;H01S3/0915;H01S3/094;H01S3/06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级联 远程 放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级联远程光放大系统,包括光发射装置、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前端复合泵浦源、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后端复合泵浦源、光接收装置;光发射装置用于产生该系统的输入信号光;前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1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1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1的第二输入端;前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第二输入端;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1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1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的第二输入端;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第二输入端;本发明传输距离远,增益平坦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级联远程光放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海底传输或陆地上的特殊应用场合,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无法在传输链路中建立有源中继及监控系统;或者使用有源中继后的运营和维护费用让运营商无法承受,这时就必须要增大单跨无中继传输距离。光纤的吸收和散射引起光信号的衰减,光纤的色散引起脉冲展宽,降低光信噪比,导致误码率增大,限制了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无中继传输距离最主要的受限因素:信号功率受限(接收端信号功率太低,无法满足接收机的最低灵敏度要求),光信噪比(OSNR)受限,色散受限和非线性受限(例如受激拉曼散射SRS,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等)。
传统遥泵放大技术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增益,但是当泵浦功率超过1W就会在光纤中产生严重的自发拉曼激射,如果是随路放大,自发拉曼激射就会对传输信号造成干扰,导致系统出现误码。如果是旁路放大,拉曼自发激射效应也会造成泵浦功率的浪费,导致进入增益模块的有效泵浦功率受限,就限制了传输距离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级联远程光放大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光传输距离,该系统采用复合泵浦源用很低的成本就能实现高阶远程泵浦放大,进一步提升传输距离;该复合泵浦源克服了传统单一相干光源构成的泵浦源在光纤中功率密度过高引起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拉曼激射等非线性现象,使得到达远程增益模块的泵浦功率更高,在远程增益模块中产生更大增益。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向泵浦方式和反向泵浦方式结合的级联远程光放大系统,包括光发射装置、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前端复合泵浦源、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后端复合泵浦源、光接收装置;光发射装置用于产生该系统的输入信号光;
光发射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1段前端传输光纤连接第1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1的第一输入端,第1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1的输出端通过第2段前端传输光纤连接第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第一输入端;第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输出端通过中间传输光纤连接第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第一输入端;第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输出端通过第2段后端传输光纤连接第1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的第一输入端;第1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的输出端通过第1段后端传输光纤连接光接收装置的输入端;
前端复合泵浦源和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前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1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1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1的第二输入端;前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第二输入端;
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1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1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的第二输入端;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第二输入端;
前端复合泵浦源和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至少输出由1阶非相干泵浦源产生的1阶泵浦光;
前端复合泵浦源和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由1阶非相干泵浦源产生的1阶泵浦光,以及由2阶相干泵浦源产生的2阶泵浦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37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